说到皇家陆军学校,这是赵旉自降生到这个时空以后建立的一个军事院校,虽然一年前才开始筹办,但意向早在赵旉三岁大的时候就确定下来了,毕竟正规化、系统化的军事人才培养制度一直是古代中国的短板。然而,在没有任何相关办学经验的前提下,想要办成一所合格的军校绝非易事,首先教材就是大问题。
像《孙子兵法》之类的传统兵法太过笼统,不是天才很难掌握,对于以培养介于连级到团级之间的中级军官为目标的首所军校来说,无疑有些华而不实。而宋代的官修军事教材《武经总要》又太过繁冗,再加上担任主编的是两个毫无战争经验的文官,其中的错误疏漏不在少数,不足以作为卫军这支新式军队的正式教材。
所以赵旉只能想办法自己解决,但是要编纂一部像样子的中级军事教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编纂的人选就是一个大难题,尤其是在赵旉高标准要求之下......
不过,和议达成以后,教材编纂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在当时的卫军之中,有擅长正面野战与各种阵法的吴璘、还有综合守城学的奠基人陈规、擅于谋略的刘锜、擅于侦查与骑射的王德、擅长突阵、武艺高超的岳云、擅于敌后抗战的王彦、擅于发动群众的赵立等天下奇才,其后又有擅于编制军队钱粮收支账目的郭浩,与擅长营田之法的解潜加入,还有百年不遇的军政天才虞允文担任主编,现在又难得地不在打仗,若这样还编不出一套令赵旉满意的军事教材,那中华几千年的战争史岂不全都给狗吃了?
这些逸才没有令赵旉失望,在“皇家陆军学校”的校舍尚未完工的时候,适于中级军事人才的《军事学基础教材》初稿就已经编纂完毕了。而层次更高的《军事学概论》与《兵法集注》也在编纂之中,到时机合适的时候赵旉会再兴办一所“皇家军事学院”以培养高端军事人才,尤其是现在奇缺的参谋。
卫军现在将星云集,可合格的参谋人才却少得可怜,很多时候不得不由未参战的将领客串,实在是令赵旉头大。就他现在手中仅有的几位参谋人才,还想建立起合格的参谋制度来?简直是做梦......
为了搞到更多合适的参谋,赵旉很快就盯上了岳家军,因为岳飞的幕僚队伍素质相当不错,目前识人能力有限的赵旉便打起了先让岳飞发掘,然后自己横刀夺爱的主意。然而,岳飞现在名望极高,又十分礼贤下士,基本上都是一下子就将人拉走了,赵旉根本找不到插一杠子的机会,只能徒叹奈何。好在即使岳飞亲自出马,也不是什么人都摆得平的,赵旉总算有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此人姓袁名溉,字道洁,是理学宗师程颐的弟子,中过北宋的进士。理学在中国历史上常被看成束缚思想的大害,但那是对世界观尚未形成的童蒙而言,可袁溉却是个极有主见之人,并没有学成一个书呆子。袁溉一生所学甚杂,还曾经游学天下,只要有可学之处,纵使对方只是一个卖香的老翁,袁溉也会欣然执弟子礼恭谨求教。而且,袁溉还颇具军事才能,在建炎初年他曾经组织义军抵抗金军,并成功地保护了众多乡民。
岳飞听说了袁溉的事迹后,亲自去将其请入军中,交谈之下对其更是赞赏,想要其成为自己的谋主。可袁溉对岳飞的印象却很不好,认为他身为武将却泥古不化,幕僚中又没有能够补足缺陷的人才(薛弼等人谋身尚可,但岳飞性格太过强势,不是他们可以说服的,这一点从历史上薛弼苦劝岳飞下庐山的经过就可以看出。),将来恐怕没什么好下场。
可是岳飞的性子执拗得很,袁溉不敢当面拒绝,这些丘八可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主,韩世忠、吴玠等人都杀过文官,最后屁事没有,何况他袁溉还只是个平民。于是,袁溉找机会逃出了襄阳,不愧是曾经游历过天下的,跑功着实了得......
岳飞在南宋诸将中,是最尊重文人士大夫的,自然不会像韩世忠等人那样乱来。而且看过袁溉给其留下的信后,岳飞心知其人不可能为自己所用,便死了这条心,只不过岳飞一向自信,并没有将袁溉的逆耳忠言放在心上。
这位连岳飞都请不动的人才,会不会愿意为自己效力,赵旉心中并没有底。而通过面谈见识到袁溉的卓越才能后,赵旉就愈发患得患失起来。谁知袁溉与赵旉粗略谈了一会,又到淮南城乡以及卫军的军营和训练场转了一圈,便欣然接受了赵旉的邀请,成为他麾下的首席参谋,而虞允文也终于可以不再大才小用,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入主中枢了。
多年以后,袁溉在一次闲谈之中,说出了他对赵旉这个主君的评价。在袁溉看来,赵旉其实与岳飞颇为相似,都是极为执拗之人,那他为什么当初拒不接受岳飞的邀请,却很乐意地为赵旉效力呢?难道这位奇才竟然是一个趋炎附势之徒吗?
这一谜团直到袁溉弥留之际才终于解开,在他看来,赵旉虽然执拗,但比起岳飞还是要好一些,不过这只是一个次要的原因。而最根本的,在于赵旉是君,岳飞是臣。执拗而不知妥协对于一个臣子来说,虽然有可能助其建功立业,但对于他自身的处境却非常不利。因为,若皇帝雄才大略,必定极为高傲,几乎肯定无法容忍臣子动不动就抗命不遵,甚至自行其是;而若皇帝是个宽容开明之主,这种弱势性格的人却又往往很难具备足以驾驭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