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一百五十九章潘凤自荐校长位荀彧看了看百官,尤其是于士人之中极有名气的杨彪,又看了看潘凤与荀攸,接过刘协的话。答道:“安国侯曾言他以前大鸿驴弗馥一家之财建一太学,其亦以董贼所赐之财修一武学,然若是冉真修此二种学院,若无当世大儒级绝世猛将坐镇,又怎能吸引天下学子?又怎能吸引不世猛将?”
“哦?荀尚书之意,可是欲使潘师为武学博士?”刘协一把椅柄,起身大笑道:“妙啊!若以潘师之勇,为武学博士,则可教授天下勇士武艺,岂不是可为联供许多猛将?”
潘凤可没想到刘协竟然会让他去做武学的“校长”原本他更想在太学之中做一个老师,毕竟太学所学的东西乃是四书五经,以及前人的经典巨著,如果能够将士人子弟以及那些民间的年轻才俊聚在太学之中,以潘凤的能力,自然可以对他们因材施教,并且灌输先进的思想,日后也能对潘凤的事业予以助力。
“若是安国侯为武学博士,恐天下慕其名者不计其数!”没想到王允听得刘协之等也是站起同意道,“只是不知安国侯可愿意将所学武艺传于他人?。
“陛下所言虽对,然臣并非此意荀彧摇了摇头,解释道:“陛下当知能者多劳,以安国侯能力,又岂是区区一武学博士可行?须知安国侯允文允武,乃是文武全才,家叔慈明公便曾言其有雄略及治世之才,臣建议此太学及武学皆交由安国侯经略。”
“此到是联疏忽了!潘师平日教导联使联学识大进,若天下学子由潘师教导。岂不是能予联带来许多国士?。刘协大笑,想到平日里潘凤对他那种边玩边教之法。的确是独树一帜,比起那些名士大儒所教显然要容易懂得多。
荀彧之言也走出自潘凤之意。毕竟潘凤知道学问的重要,而且如果能建立起这种学习体制,对于大汉绝对是有百益而无一害,而且如今朝堂之上的人巴不得潘凤远离军政之权,如果能以太学之事分他的心,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只是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太学对日后朝政的重要性?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官员几乎都是各大士族举茬上去。也就是所谓的举孝廉,而孝廉多数也是于民间十分有才学,或者是名气十分大的人。
如果有人能在太学之中“毕业。”那么无疑这个人的名气在潘凤“炒作”下定然不差,加上届时举荐或者其他办法,这个人肯定能够成为大汉的底层官员,或者是入朝为官也说不定。到时候几年一过,潘凤便有信心使得朝堂之上的人多数是他的学生。
“陛下,若需臣领此事,则臣还有一事要禀明。”既然是本就商量好的事,潘凤自然也就不会推辞,听得刘协之言后便说道:“若以武艺来看,如今身在并州的温侯吕奉先当在臣之上,而若论文学,则天下大儒。几乎人人皆强于臣,臣还请陛下发一旨。征集天下武者,或者是大儒入京,为太学及武学的博士。
听得潘凤同意,刘协也十分高兴,笑道:“此又何难?届时天下大儒皆由潘师挑选便是。联就不信,若下旨命其前来,那些大儒还敢不来!”
殿内百官大惊。若是当真刘协下旨命那些大儒入京的话,他们的确是不敢不来,但就算来了。他们又怎会心甘情愿?
潘凤听罢摇了摇头,言道:“此乃教学之事,怎可用强?陛下只需下一诏即可说罢,潘凤顿了顿又道:“且臣以为,朝中百官,有多数皆是师从于天下大儒,然此些大儒却无名位,乃是不符,不若陛下再下一旨,使太学之中设一席位。如太学、武学首官为校长,官略逊于九卿,而太学之中设供奉。依教学大儒名望定上、中、少三师,上师位比三公,享三公之尊号,中师位比九卿,少师则位比士大夫,皆照朝中百官分其栗米,也可让天下之人仰其等名望
听得潘凤之言,刘协虽不是很懂,但王允、杨彪等人却不禁暗道一声妙,好比当今天下大儒郑玄等人一般,虽门生遍布天下,黄口小儿皆知,但他们不愿于朝中为官。只愿教授他人,如今若是这太学一出,依照潘凤所想,则自可让大儒聚集于洛阳,于此太学之中教授知识,届时自己子嗣也可为这些大儒门生。
“臣以为,安国侯之言甚妙,只是这校长,臣却不知何意。”杨彪开口疑问道:“且这校长若位略低于九卿,那若依安国侯之言,太学之中又有位比三公的大儒。这校长又有何用?”
“太尉大人勿急,凤自会解释。”潘凤见杨彪疑问,答道:“这校长,乃是凤日前所想。这武学之中学习的并非只武艺,更可学战阵、兵法之道,且若是学会此些东西,则可使于武学之中毕业之人为一军校尉,只是此校尉并不掌兵。只是于战前对统兵大将予以建议,对可能发生之事皆例举出来,如此一来,集众人之力,当不易中他人之计。而教此些人为校尉之所,凤便称之为学校,学习古人之学问而成为校尉,便是此意!而武学、太学皆可沿用,因此,掌管此二处之人便可称为校长,然校长虽有管理之权。但又如何能与当世大儒相比?”
“潘师之意,可是你愿为这校长之职?。刘协想了片剪问道。“只是不知若潘师为这校长。当为上师、中师或下师?”
“依再之见,安国侯于战阵、兵法之道当世无双,可为武学上师,而若是于太学之中,以已卒太傅慈明公所比,自是上师,而安国侯乃是慈明公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