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顺利的穿过乱军与吴芮汇合:“什么情况?后营出事了?”
“汉军袭营,他们已经率军。info现在是继续抵御汉军还是尽快设法撤退?”吴芮也不废话,直接解释道。
“汉军蓄谋已久,气势正锐,不可与之硬拼!”英布瞬间有了决断,“我组织拦截,你组织队伍撤退!”
“行!”吴芮应了一声,连忙开始指挥队伍准备撤退。
英布接过指挥权,立刻指挥士卒顶上去抵御汉军。
在这方面,英布的功底则要更加娴熟精湛,毕竟有不少和项羽交锋的经验,要说兵锋强盛尖锐,汉军还是不能和那位相较的,有道是久病成良医,被强攻的久了,在防守方面终归是要靠谱一点的。
这个时候就要靠汉军们上去发挥了,这一点鲍鸿军中众人早就有所预料,对那几个将领也是早有安排。
杨再兴等引着骑兵乘着黄巾军阵势没有展开之际一阵冲杀,也是同英布一样的意图,打乱对方的布置而已。
不过杨再兴他们这些骑兵相较于准备不足的英布自然是兵强马壮,冲击黄巾阵型自然会有更好的效果。
不过随着吴芮组织起来的阵型不断收拢,再加上英布结果指挥权组织防御,继续冲击敌阵就有些难以为继了,就算是勉强冲撞进取也会有不小的折损,还不如借着强大的机动性去做别的事情呢。
总的来说,最早的骑兵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骑马侦察骑兵,但这个主要用于侦察预警,基本没有战斗力。
一般而言对骑兵来说,速度才是王道。骑兵的实际作战效用是有限的。骑兵的主要作战方式或者说战术作用就是以机动力为基础的条件下发挥作用,暴扣长途奔袭、穿插分割包围敌军、阵地突袭、追歼残敌或逃敌等。
实际上,骑兵如果正面攻击或者向敌军发动冲锋,如果敌人有准备的话,面对弓箭阵、长矛阵也不是那么容易冲过去的,更不用说敌人再辅助有堑壕和城墙,这时候骑兵冲上去就是自杀。五代、北宋军队为了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还有专门的“穿沟战术”,设有专门的部队,据说是用壕沟来对付骑兵的。
对于这个情况,也不是完全就是没有实战作用,就技术上而言,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骑兵都有轻重之分,也就是说,除了依靠机动力的轻骑兵之外,重骑兵的出现与发展完全弥补了在突骑方面的问题。
靠抛射武器杀伤敌人的那是轻骑兵的任务,重骑兵的任务就是冲阵,在敌人战线上撕开突破口来,大军随后掩杀,因为冷兵器时代一旦阵线上出现缺陷是很难弥补的。所以中国有个很恰当的词来形容重骑――叫“突骑”。
汉代已经有了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轻骑兵基本无甲,武器以弓箭为主,配备较矮小的战马,重骑兵着甲,武器为戟,矛,环首刀等近战武器,配备高大的马匹用于冲锋陷阵。汉代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出现了更适于马上作战的环柄长铁刀,刀脊厚,刃锋利适于劈砍,成为骑兵的重要武器。
不过不管怎么说,对于骑兵来说速度是根本,跑起来才能在陆上称王,一旦速度减低,陷入和敌人原地作战的地步,还不如重步兵好用,至少重步兵要更专业些。
当然,重骑兵这个对当前来说就是奢望,虽然说已经有那种东西出现,但完全可以说是奢侈品,鲍鸿到现在都没正式见过成建制的重骑兵。
曹操曾在《军策令》中云:“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20领,本初马铠300具,吾不能有10具,吾遂出奇破之。”
在那个阶段曹老板和袁绍老兄家里面也就那点私货,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可见那玩意绝对是稀罕货。
当然,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种战术运用,战略配合等等,发挥骑兵的优势破坏军团阵型,继而冲锋才是正道,断然不会说对面组织好阵势的时候再去正面冲击的。
这一阶段的骑兵还有一个战术作用,就是对付敌人的骑兵,也就是纯骑兵战,没有其他兵种的协战,所以战术比较单一:双方呈散兵线射击和冲锋,主要以马刀为武器,弓箭为辅:弓箭射击用于中远程射击,一般命中率较低,马刀主要是用于近战-砍脑袋。没有什么在马上还用长枪的,因为没有马镫,要用一只手抱住马脖子,一手拿刀砍。
总而言之,以当前的技术发展来说,吴芮、英布已经构建出了防线的情况下,就没必要去冲击敌阵了,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发挥机动性去进行作战。
当然,按照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接下来一轮技术革新就是马镫之类的登上历史舞台,使得士兵双手得以解放。
到了这一时期的骑兵战争,就是一个字:快。快速冲锋、快速战斗、快速追击。由于手的解放,骑兵可以运用长兵器,进行格斗,是近距离战斗的主要武器;弓箭由于稳定性得到提高导致命中率提高仍然是中远距离战斗的主要活力;而马刀,只有在对步兵进行追击时,才派得上用场了。
而在此之前,除非是超级精锐的骑兵才有骑射这种高级技巧,才能够有效的打击敌方军团,杨再兴等人率领队伍也就只能安安稳稳的游走迂回,配合步兵作战穿插突袭等等,至于说作为主力去冲阵、乱阵、破阵,那就是更之后的黑科技,生产力的发展、马蹄铁的普及等各方面技术到位之后,才能有条件弄出足够冲阵规模的重骑兵。那才是骑兵的春天,作为主力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