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孙坚斩杀华雄的时候,十三路诸侯已经开始了内讧,袁术见到孙坚打败了董卓,有人就开始说闲话了,毕竟在那个时候谁都想当皇帝,袁术也不例外。就像现在的企业一样,都喜欢当孙子的人。
鲰生就对本来不明白的袁术说道:“加入孙坚得到了洛阳,您便无法制衡他,这是除去了狼反而招来老虎啊!”袁术心里生了疑窦,不运军粮给孙坚。
孙坚便连夜赶回鲁阳,言辞切责袁术,袁术惭愧,立即调发军粮,孙坚也回到了阳人城。
董卓也知道孙坚如此的厉害,派遣李傕游说孙坚和亲,更称可以令其子弟们担任刺史郡守,但孙坚大骂董卓,一口拒绝。立刻进军大谷城,董卓亲自率军对于孙坚在先帝陵墓前发生战斗,董卓败走,移屯渑池,另在山西募集兵队。
孙坚的军队进入洛阳宣阳城门,击退吕布。孙坚扫除宗庙,祭祀天地,分并处函谷关,到新安、渑池防御董卓军队,董卓对长史刘艾说:“关东军中只有孙坚是值得注意的,各路人马时刻留意他的一举一动。”
董越被董卓派去屯兵渑池,段煨屯兵华阴,牛福屯兵安邑,其他将领留守各县。对制衡山东,自己则出发向长安。而孙坚修塞各陵后,率军回鲁阳城。
洛阳因为破坏严重,只成为董卓与关东军对阵的屯兵之地而已。虽然孙坚攻进了洛阳,但是联军中各大英雄已经结下了仇怨,一起对抗董卓的良好气氛已经不复存在了,转化而来的,是为了开拓自己的领土。
董卓讨伐战在190年开始,到191年结束,历时一年,最终没有取得大的战果,原因其实很好总结:
1.董卓势力虽远不如十三路诸侯,但是掌握着“日本天皇”一样的精神领袖——刘协。所以那时候的圣旨还是管一点用的,如果谁此时公然称帝,那么死亡的人将会是称帝的那个人。
2.十三路诸侯的盟主是一个比较没头脑的人,毕竟像这种“官二代”在太平盛世的时候都作威作福,东汉乱世之中,官四代的袁绍更加的没头脑。所以盟主应该是曹操,不应该是袁绍。
3.吕布是武力最高强的一个,也可以说是那个时候的勇将,世人总把吕布放在第一位,也是有道理的。
4.十三路诸侯内部有着千丝万缕的矛盾,我曾经就说过,十三路诸侯就是十三个手指,你用手指戳人,哪有不失败的呢。
十三路反王已经分裂了,朝政重新交给了董太师。但在这之前突发事件让朝廷内部有了转机,刘虞的儿子刘和当时在长安皇帝身边担任侍中,刘协想凭借关东军的力量回到洛阳,用来摆脱董卓的控制,就派刘和潜出武关求救。但是关东军的内斗实在是太严重了,没有意向西讨董卓。
孙坚在攻陷洛阳的时候捡到了一枚传国玉玺,最终在袁术劫走其妻子吴夫人的毒计之下被迫交出,成为袁术后来称帝的依据。
初平二年(191年)四月(旧历,也就是农历),孙坚在袁术命令下征伐刘表所在的荆州,刘表部将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的时候,草丛里面的伏兵在竹林间发射出了冷箭,孙坚中箭,脑浆逆流而亡,年仅三十七岁。
当孙坚死后,孙策本应承袭父亲乌程侯的爵位,但是孙策却让给了自己的四弟孙匡。
看来朝廷外部的力量是永远没有指望了,所以朝廷内部采取了“自力更生”的政策,暗自集结了反对董卓的力量,这一支力量的头领就是司徒王允。
在这里我们还原一下真正的“连环计”(也叫美人计),实际上貂蝉确有其人,但是是这个“刁”字。
首先正史上董卓和吕布确实是一对义父子,但是刁蝉是董卓的小妾,和王允没有关系。
下面的事情就有点难以启齿了。董卓这个人属于火爆脾气(私以为这是一个白羊座,一点就着),一次吕布和刁蝉两个人**的时候,无意间被董卓发现,董卓随手抄起戟,掷了过去。至于是不是在凤仪亭扔的,这个说不准,我不是袁腾飞,不能杜撰历史。
事后,吕布因为这件事情想董卓赔了罪,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可是董卓不记得,吕布还记着呢。
吕布这个摩羯座男士特点就是记忆力很好,智商是一等一的,没事认个干爹,那是常有的事情(黄秋生老师别见怪)。
王允为了完成除贼大业,团结了原来被贬官了的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决定诛杀董卓。但是一批文官什么时候才能杀掉身为武将的董卓呢?
所以王允找到了吕布,用话语激起了吕布对那件事情的愤恨,并且告诉他:“你姓吕,贼姓董,如何为父子?董卓现在已经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国贼,难道你还要认他为父亲么?他向你掷刀戟的时候,何尝把你当儿子看呢?”
所以192年5月22日,董卓上朝之时,吕布事先安排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十几名亲兵,换上卫士的装束隐蔽在宫殿侧门的两边。董卓刚到侧门,便遭到了李肃等人的突袭。
董卓大骇,慌忙向吕布呼救,吕布正襟危坐,说道:“我们是受诏书讨杀乱臣谋逆的贼子的,你死有余辜!”
绝望中的董卓虽然奋力反抗,但是无济于事,当场被杀,株连三族。
董卓一死,百姓因为朝敌的死亡而争相庆贺,董卓这个乱臣贼子,死了之后也不得安生。本来在西凉军队里面吃的就多的董卓,这两年在朝廷里面过得非常滋润,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