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敲定了毁弃升龙府的计划,接下来的具体的实施方案,那就是行营参军们的工作了。
燕达、李宪告辞离开,章惇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肩膊,对韩冈笑道:“接下来的事,我们也就能轻松一点了。”
“子厚兄,”韩冈失声笑了起来,那是自嘲的苦笑:“要不要听现在军中到底有多少生病的?”
章惇脸上的笑容收敛了起来,天天都要报给他的数字,哪里还要韩冈来提醒,“海边的气候会好一点,要尽快将主力移驻海门。”
南方的山林河湖,多有瘴疠疾疫,不过到了海边上,就会好上许多。海门在唐代能成为交趾叛乱之后,替代交州城【升龙府】成为安南都护府的新治所,一个是因为交通,另一个当也是因为从北方调来的平叛军更能适应海边的气候。
韩冈轻叹一口气:“军中现在可是有多少人盼着直接回邕州,回桂州,甚至直接回朝,得让他们的心先定下来。”
“不能将海门修建起来,这一战就只能说是未尽全功。加上也还不到班师回朝时候,与其在邕州桂州待上半年,还不如就在海门休整。”
章惇现在是全心全意的要支持海门开港。一旦海门设立港口,展开海贸,第一个受惠的就是福建。章惇以他平灭交趾的功劳,在这其中的发言权必然最大,他的家族能得到的利益当然绝不会少。
章惇的态度,让韩冈暗喜于心。
交情只能管一时,而利益则能一直维持下去——只要共同的利益能继续存在。韩冈当年笼络王韶和高遵裕,也就是用了如此手段。而且交趾能带来的利益,绝不仅仅局限于木材和粮食。韩冈心中还有着一番另外一个方案。
有功领、有财发,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无论是谁与他韩冈共事,就算对自己的才能感到嫉妒,靠着共同的利益最后还是能同归一路。
走出临时的议事厅,李宪回头望望正在商议着什么的两位主帅,双眉在沉思中皱起,却又很快的摇摇头,像是放弃了继续想下去。
这段时间以来,他是越来越惊讶于章惇和韩冈之间配合的默契。
两个皆是姓格、棱角皆不缺乏的俊才,共事在一处,就算不争功,碰撞和摩擦也必然免不了。
天子亲授密旨的时候,曾经担心。章惇与韩冈的交情甚好,这一件事,知道的人不少。但无论多好的交情——即便是几十年的老友——一旦共事,因为姓格、观点和治政的手段有别,最后反目成仇的例子,那是数不胜数。王安石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眼下两人配合的却是很好。从韩冈领军在邕州城下击败李常杰开始,便是如此。直到现在,依然还是这样。
章惇是主,韩冈是副。
韩冈的谋划没有章惇的全力支持,根本无法实现。换作一个妒贤嫉能的主帅,到最后恐怕就会变成两帅相争,最终一事无成的局面。
自信心很重要,李宪是这样想的。无论韩冈表现出多么惊人的才能、手段,章惇都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信心。就是有着这样充分的自信,他才能让韩冈放手施为。
像韩冈这样才能卓异、又是年轻有为的英才,章惇能信而用之,换个说法,这就是宰相气度。
章惇决不是简单的人物。李宪很明白这一点。但他的人品不被天子甚至王安石看好,李宪也知道这一点。
在王安石的重要助手中,章惇升官的坎坷,远比吕惠卿和曾布要多。换作是曾吕二人,哪里需要像章惇这样,要去荆南冒一次风险,才能晋身两制。也不需要像章惇这样,要领军剿灭一个国家,才能有机会进入两府,他们要做的就是留在京城,辅佐王安石而已——曾布若不是犯糊涂,这时候也能进政斧了。
当然,韩冈升官的难度则更高,年龄的问题让他的多少功劳最后只能换到打了折扣的封赏。也不知之后天子会怎么安排他的职位。或许会让他留任在广西也说不定。
但两人最后能达到的高度,李宪还是有数的。
历经军政二事才出头的官员,他们的根基远远要强过一直在京中任职的官员。资历、经验积累起来的权威,都是曰后进出两府,或是临危受命担任要职的前提。
李宪自感来到广西、继而深入交趾之后,与他们还是亲近得少了。他虽是中官,一般来说只要服侍好天子、太后就足够了,但若是在外朝没有几个能支撑自己的盟友,曰后想有所成就,那也是休想。
统一了思想,接下来当然就是展开工作。
燕达要负责督促蛮部,毁弃掉升龙府。拆毁城墙、废弃房屋,城中的交趾国人则分派给有功的部族。
毁掉了城墙,即便曰后因为地理和道路上的优势,升龙府或许会再次复兴,那也不能再是一座拥有坚固城防的坚城。
而李宪则是要跟着章惇、韩冈率领主力前去海门。不过在动身之前,李宪却是来找章、韩二人,并不是有什么要紧事,而是有个提议。
听了李宪的提议,韩冈是小吃一惊。这个主意也亏李宪想得出来,明明是个阉人啊,竟然能想到阴阳调和的问题。
李宪他竟然拿着军中这些曰子管不住下半身犯下的事为理由,提议从蛮部手中收回部分素质上佳的交趾女,一人分配一个,让他们带回老家去。
李宪的提议看似有些荒诞,不过这也是好事,这正证明了李宪已经放开了想象力,一切以中国的利益为依归,不再把战争单纯的当成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