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父母在不远游
陈灵的病情来势极为猛烈,大夫连她得了什么病都没诊断出来,陈灵就因为持续的高热而香消yu殒了,年仅三十八岁。不过这个专注而单纯的女子临走时却很平静,只给赵旉留下了一句遗言,“将来不要让泓儿(陈灵为赵旉生下的儿子,名叫赵泓,绍兴二十六年出生。)继承大位”
“我知道你早就看穿了生死,从与我重逢的那一天起,但没想到你却依然放心不下孩子,害怕他将来卷入争夺皇储之位的漩涡。不过你的要求,我接受了,反正我儿子都有十几个了”,赵旉微微叹了口气,在心里说道。当年经历过发妻之死的打击以后,赵旉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之年轻时早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否则一下子失去两位至亲至爱之人,而且因为自己的缘故,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赵旉虽然一向感情较为淡漠,此刻的内心也应该早就被痛苦与悔疚占满了吧?不过,虽然面上的神情还算平静,但赵旉总归还是有些难过的,而他也终于明白一千多年前孔子为什么会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说法了。
古人的平均寿命并不长,而且大多死于各种突发因素(不过反过来说,一般来说只要避免急病、战争、死罪等突然因素,往往都能高寿,就拿秋战国时期的那些大思想家为例,除了韩非子这个被人害死的,几乎全都十分长寿,孔子活了七十多、墨子活了八十多、荀子更是活了一百多岁不过,在缺乏人权、医疗水平落后的古代,想要避免横死并不容易),这一点与文明高度发达、物质极度丰富的后世有着很大的区别。再加上古时交通不便,中国的疆域又十分广阔(相对于古代的欧洲小国而言),出门远游的话耗时甚长,少则数月,多则数年,在此期间家中有亲人离开人世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如果家人不知道远行者所去的地方,将很难及时将其追回,而无法见到亲人、尤其是父母的最后一面,这在重视孝道与亲情的儒家看来,是无法容忍的。所以正和赵旉之前的一些领悟一样,儒家思想虽然不适合用来治理国家,却是十分体谅人性的,五四时期所谓“吃人”的礼教,很大程度上是被满清政fu阉割和利用的结果。
不过,尽管如此,赵旉对于儒家的最根本的看法依然没有改变,一,儒家思想只能用于个人修身养性,却决不能拿去治理国家,尤其是在诸强林立的大争之世;二,学些儒家经典有益身心,但必须在世界观形成以后,为保险起见,正常人十五岁以后,天才神童十二岁以后方能研读,否则就很可能学成书呆子
对于陈灵的死,赵旉心中更多的是惋惜和遗憾,不过能够死在自己热爱的工作上,也未始不是一种幸福。而对于母亲潘贤妃的辞世,赵旉虽然也有身为人子却未能留在膝前尽孝的愧疚,却也没有过分地自责。一是因为母亲逝世的时候已经年近五旬,虽然不算高寿,但也超过了这个年代女性的平均寿命(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毕竟两宋之交有过一段很长的luan世,而且受限于医疗水平,平均寿命估计也就四十多岁,而且因为fu女妊娠时的高死亡率,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人还短,所以四十八岁过世的潘贤妃也不算短命了。),也算得上是善终了,心理上相对来说容易接受一点。二则是因为赵旉现在已经完全理解自己现在所处地位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当整个国家亿万臣民的命运都决定于他一身的时候,个人感情的淡化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上那些重情重义的皇帝鲜有能够治理好国家的,尤其是身处luan世的时候。何况赵旉的感情原本就比一般人要淡漠许多,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他天生就是适合当君主的,搞不好他之所以回到这个年代,正是因为冥冥中自有天意呢。
何况就算赵旉急着想要回去奔丧,也不得不先将与弘吉剌部之间的谈判完成,毕竟他以后很可能都不会再亲自来到大漠了,而交给别人来做的话又难免横生枝节。再说,就算赵旉现在赶回去,也照样无法见到她们的最后一面了,何必因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形式而贻误公事呢?赵旉脑子又没进水,自然不愿意辛辛苦苦地到草原上转悠一圈,却什么都没做便急匆匆地又赶了回去
相对来说,也许倒是身为草原人的诃额仑反而更能接受赵旉这种淡然的态度,甚至还因此提高了对赵旉的评价。而诃额仑那个身为部落首领的父亲就更是如此,在随后的谈判中一直十分地谦逊和顺从,不过,相较于他对赵旉个人的敬畏,岳云带来的五千精兵对他的震撼无疑更大
经过友好的协商,赵旉代表大宋朝廷承诺以后将停止与大漠诸蕃其他部落之间的贸易往来,而全部交由弘吉剌部代理,定价权由销售方掌握(注1),当然,盲目抬价也是不可能的,有一个浮动范围,上限与下限的差距为十倍,同时规定只能用金银之类的硬通货来结算,不过若弘吉剌部有需要,可以向协议内指定的几家银行申请贷款。
注1:诃额仑的父亲对此并不是很在意,虽然由于大漠急需汉地的商品,而大漠的特产马匹、牛羊、mao皮等商品在大宋却并非必不可少,而且还要受到大宋国产商品(夺回燕云、吞并金国之后,大宋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土地面积大大增加,光论产草量的话,甚至不在大漠之下。)的冲击,所以在商品定价上弘吉剌部会很吃亏,但就算大宋方面将价格提高,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