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三阙一是攻城战当中常用的战术,为城内的敌军让开一个缺口,可以让敌军处于一种犹豫不决的状态,不用让他们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与攻城方死战到底,让他们处于死守与突围逃亡的犹豫选择当中。
早前曹洪在江都城的时候,便是如此,因为江都城有一面临江,所以,新汉军是放开了让他们从水路离城,只不过,他们限于条件,是没法从水路离开的。后来,在陆路上,新汉军也故意让开了一个缺口,让曹洪逃离江都城,跟着再挥军攻击。如此的话,总好过直接强攻城墙好得多了。
不过,在北海城,新汉军并没有特意的让开一个缺口让北海城内的袁尚军逃命。
因为像袁尚军的情况,放开了让他们逃出北海城,他们都没法逃走,皆因他们已经无路可逃了。
东面临海,北面的地盘已经落入公孙瓒的手里,南面是从海上攻杀而来的公孙度军,西北泰山大脉,是臧霸的势力地盘,哪怕他们进了山,恐怕都不会有什么的好日子过。
所以,太史慈的军马一到,马上就将北海城团团围住,根本就没有打算再让北海城的袁尚军有逃离北海的可能。
太史慈要直接协迫北海城的袁军投降,如果不投降,那么就直接强攻北海,让他们再次偿偿新汉军的投石机的威力。
太史慈出阵搦战,但是袁尚军当中,听到太史慈的姓名就如雷贯耳。哪里敢出战?
实际上,城内的百姓。此际听闻新汉军已经围住了城池,并且还是太史慈率军来攻。他们都已经人心思归,很想马上归降。只不过,百姓心动,却也不敢怎么样,因为审配已经下了严令,一定要拼死守城,绝对不可以投降。在城内,任何人有投降的议论,便会立即拿下。斩首示众。
在审配的高压之下,北海城的军民虽然都感到有点悲观绝望,可是,暂时都还在审配的控制当中。
但这一切,都只是暂时性的。
这一世,不可能再有机会让审配守住城池数月之久了。
任何战争当中,处于守势的一方,如果仅仅只是据坚城死守,那绝对是守不住的。早晚都陷落。
像北海城这般,已经没有了外援,只能靠他们自己对抗新汉军大军。而他们,却根本就不敢与新汉军正面交战。连城门都不敢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的远程攻击的武器,也不及新汉军的精良。要说弓箭方面。他们在城头上,居高临下。或者勉强可以和射程较远的新汉军的弓矢对射,形成不相上下的局面。可是。新汉军的攻城杀器投石机呢?他们的弓箭射不到,他们安置在城头上的投石机,也同样不及新汉军的投石机的射程远,他们完全就是处于一种被动捱打的局面。
也不知道审配是如何想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居然还想死守,与新汉军抗争到底。
新汉军的投石机,再次逞威。
没头没脑的向北海城拼命的轰击,一连两三天没有停止过的轰击,将北海城的城墙轰炸得坑坑洼洼、摇摇欲坠,似随时都有可能轰然倒塌。
这个时候,莫说是一般的袁军了,就算是审配,也已经面无血色。
袁尚已经承受不住投石机的轰响,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崩溃的状态,他已经不想再过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了,他向审配提出,希望可以与新汉军谈判,看看可否有条件的投降。最起码,投降之后,袁尚得要保住性命以及保有自由之身。他可不想投降之后,一辈子都在新汉朝的监狱当中渡过。
可是,审配却不为所动,也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宁死都不愿降。他军权在手,居然都不用听袁尚的意见了。
这个,可能还真的与审配的性格有关。又或者是所谓的忠臣不事二主,他早年的确是深受袁绍之恩,所以,死都想为袁绍守住这最后的基业,又或者,他想为了名利,以死来博得一个忠烈之士的名声。
但是很可惜。在历史上,面对曹操的数月攻城,就算是审配的心如磬石,有着不降敌的气节,但他的部众可不愿跟他抱着一起死。
已经很明显的,北海城再守下去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每天都要在城头上被动的守城,每天都要祈祷着满天飞来的石弹莫在落在自己身上的日子已经过够了。
所以,在审配的部将,获知连袁尚都想降,但审配却不愿降的事后,数个武将私下碰头,觉得现今除了投降之外,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一旦当真的等新汉军杀进城来,他们就算不死,也会成为新汉军的奴役。毕竟,他们也都知道,被新汉军所俘获的人,大多都成了劳役,辛苦劳碌一生。
如此,与其等新汉军攻破北海城杀进来,他们还不如主动一些,主动向新汉军投诚。
当中,就是连审配的本家子侄审荣,他也受不了这样的煎熬,参与了众将的献城的行动。
这个,审荣在不久前,因为心里惊慌烦闷,私下喝了一点酒,误了巡视守城的事,结果遭受到了审配的斥责,审配为了严明军纪,杖打了审荣十杖。这个,与历史上差不多,都是因为一些事儿,而让审荣怀恨在心。
新汉军正式攻城的三天后的夜间,冯初首先背叛了审配,他追随审配多年,是审配最为倚重及信任的亲将。可是,就是他最为信任的人,最先打开了北海城的城门,率袁尚军出城乞降。
接着,数个城门的守将,也几乎同时打开城门投降。
而审荣,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