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好听,但是又怎样判断谁是真的有地契?南城很多人当年在买卖房屋之时,都是口头约定,没有在官府留有地契,那些人,怎么办?”
方书安好整以暇地说到,“自然以官府备案算数,大火中,烧掉的地契不计其数,所以只有靠官府存底为准!”
笑话,这样的问题还打算难住他?
那些口头成交的房屋,要么是产权不清楚,要么就是有什么其他无法过户的因素,虽然有些人是真的被忽悠,可是,那又怎样,自己去跟上家打官司去!
如果每个人都靠着口头约定就提要求,怎么可能都解决?
想不到,他在大明搞房地产的生涯,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开始,本来的方案是要徐徐图之,他们连专门的建筑队伍都还没有准备。
火灾的出现,打破原有计划,仓促之下这就要开始了。
经过商议和讨论,形成初步方案。
按照规划,地契持有人,根据自己地契,按照行情价折合银子。在上浮一定比例之后,选择标准的小院。
多亏少补,当然,家里人口多,选择两套也未尝不可。
小院是方书安选择后世的乡村别墅设计,砖混主体,方便短时间统一修建。
至于大小,则是标准的五间房屋,上下两层。其它诸如东西配房一应俱全,南面则是放置杂物的地方。设计上来说,没有下人房,也没有前后院。
看上去不够合理,但是符合南城人的身份。
居住在南城之人,本来就不是能雇佣下人的人家,他们大多数人不是帮着别人做活,就是在市井之中谋生。一年下来,年景好了有些积蓄,年景不好还需要借钱度日
这样的人,哪里有钱财去雇佣下人?
次一级的设计,便是三间两层房屋,只有一面配房,要么在东边,要么在西边,根据具体格局不同,会有些变化。至于院子,则会更小一些,也就能放一些杂物。
与五间房院子作比较,一个像是后世独栋,一个更像是双拼的模式。
至于公租房,按照他的设计,便是后世三室一厅的设计概念。当然院子是没有的,只有几个房间,并且是三层楼或者四层楼。
厨房可以在阳台,厕所则是公共卫生间。
毕竟现在人口还没有紧张到后世的程度,公租房没有必要控制不超过一百平方米面积。
公租房的概念,合作伙伴们听完方书安的阐述,惊为天人,也就是他能设计出如此完美的方案!
至于建筑形式,和学院的宿舍建造形式差不多,也是方便快速建造的类型。
具体的细节,方书安没有在大朝会上阐述的很清楚,他只是将大致的概念说了说。
不过,就是这样,也将那些人说傻了。
公租房!
如此神奇的想法,方书安是如何想出来的!简直是太完美了!
他自己也想不到,能让人们惊叹的,不是别的什么方面,竟然是公租房。
那毕竟不是方书安的首创,是他从后世借鉴而来。
说起来,他的公租房模式,并非是传统的共和国模式,而是借鉴了李家坡的组屋,将两者混合。
现在的大明,生产力距离后世相差很远。而他也不想将京城搞成大明版的香江。
毕竟在后世,香江房产和李家坡房产是一对对立面。
说起来,香江和李家坡的经济曾经伯仲之间。
但是在住房上,李家坡采取类似公租房的组屋模式,人们获取住房的成本低很多,可以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业以及工作当中。
相反,香江则是彻头彻尾的将自己捆绑在房产经济当中。
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住房负担加重之后,经济也就失去上升的动力,人们也都被捆绑在住房之上,无法动弹。
香江弹丸之地,没有纵深,即便是不想被房产经济绑架的年轻人,也找不到其他的出路。
最后的结果就是,李家坡在后来的二十年间,人均生产总值几乎超越香江一倍!
方书安见证过后世房产绑架经济的实例,不管是香江还是东瀛,都深深陷入泥淖当中。
因此啊,他并不打算将房产作为大明经济的提升机,而是仅仅作为工业化的发动机之一。
清流和东林党们,哪里见识过方书安这样的玩法,虽然都想反对,却想不出任何有意义的反对词汇,也想不出反对的理由。
他的方案,足足领先时代四百年,早就经历过各种论证,被无数人推敲过。
一时半会儿想找出来缺陷,怎么可能!
近乎完美的方案,让反对者闭嘴之后,大朝会便在喁喁私语当中结束。
在他们眼里,方书安的策略,简直是上天才能找出来的方案!
其他无关官员退朝以后,只剩下内阁以及熊廷弼、工部尚书、侍郎,户部尚书、侍郎等人。
泰昌还是要弄明白,方书安所说的建造模式,收支平衡点在何处。
“书安,现在没有闲杂人等,你来说说,商人们是如何保证盈利的。”泰昌很是直白,没打算跟方书安弯弯绕,上来开门见山。
天下没有白白吃亏的事情,此前商人们还说要一起收买粮食,当时还为他们能慷慨解囊,保证粮食稳定而感激不已,谁知道后来就出现酿酒赚翻了的例子。
几次事实说明,方书安肯定会安排有后手,哪怕一时半会无法盈利,也在不远处准备着。
按照他对其了解,没有利益可图的事情,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