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影节评审团的成员,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他们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短短十二天之内观看二十部高难度的艺术电影,动则就是两个半小时或者三个小时,另外还有媒体采访以及社交派对,几乎每天都处于高频率高强度之下——
这还仅仅只是主竞赛单元。有必要的话,他们可能还需要观看更多。
媒体经常放出流言,某位评委在观影过程中睡着了。这不是毁谤,而是事实。但这不能责怪他们,电影节的评审工作,对于精神和体力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再加上某些艺术电影,确实节奏缓慢,容易让人入睡。评委们,终究也是凡人。
显然,李安刚才针对蓝礼的话语,是在调侃,也是在抱怨,还是在吐槽。
蓝礼却丝毫不在意,笑容开怀地绽放了起来,心情上扬了起来,“你怎么能够确定,我不是因为太过享受电影节,所以才精神焕发呢?”
“狡辩。人人都知道蓝礼-霍尔口才了得,我拒绝和你争辩。”李安故作严肃地说道,但满眼都是笑意,就如同看到了亲近晚辈的长辈一般。
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之上,蓝礼和李安曾经有过一面之缘。
简短的交谈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之中东方文化的解读,关于轮回、关于宿命、关于哲学,蓝礼的观点和见解着实让李安眼前一亮。
虽然这部作品在好莱坞备受赞誉,但东方文化的深奥和复杂,却很少很少西方影评人可以真正理解。西方电影人窥探东方文化,很多时候都是带着猎奇视角的,描绘出一个他们印象之中的东方国度,却距离真正的东方文化无比遥远。
而身为“英国人”的蓝礼,他的解读和理解就越发显得难能可贵了。那一次交谈,着实给李安留下了深刻印象。
“怎么样,这次看到了什么值得讨论的作品吗?”李安笑盈盈地询问到,居然开始考教起来,将长辈的姿态延续了下来。
“‘阿黛尔的生活’。”蓝礼的回答没有任何犹豫,简单明了,然后就看到李安的嘴角轻轻上扬了起来,抬起右手,轻轻点了点蓝礼两下,又是无奈又是好笑又是责备。蓝礼也不狡辩,一脸坦然地摊开双手,“我就知道你会喜欢。”
如果说李安的电影笔触呈现的是一个东方人眼中的西方世界,那么“阿黛尔的生活”呈现的就是法国人眼中的西方世界,以生活化的片段细腻地捕捉到中产阶级的困顿和迷茫。这恰恰是。
那么,蓝礼如此回答,难道是正在迎合李安的喜好?
李安哑然失笑,故意刁难,“你觉得,我是以观众的身份喜欢,还是以评委的身份喜欢呢?”
“两者皆是。”蓝礼干脆地回答到,看着李安无法反驳的表情,蓝礼轻轻颌首,眼底闪烁着笑意。
李安却是故意板起脸来,“那么你觉得,我会不会喜欢‘醉乡民谣’呢?”
“以观众的身份,还是以评委的身份?”同样的一句话,蓝礼反过来运用在了李安身上,效果却截然不同起来。
李安微微愣了愣,随后就品味了过来,终究还是没有说话,笑容满面地摇了摇头,“你呀你。”紧接着,他就转移了话题,没有再电影方面过多交谈,因为身为评委,他还是必须保持客观,在电影节期间尽可能避免谈到电影,对任何人都是如此。
所以,点到为止就好。他随后就更换了一个话题,“怎么样,准备好再次开始投入表演了吗?”
“你正在筹备新作品?”蓝礼的眼睛微微明亮起来,语气轻快地追问到,“你知道,如果是你执导的作品,我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蓝礼是认真的。
事实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后,李安也如同诸多导演大师一般,开始探索镜头语言赋予电影故事的深度和厚度,于是,他采用了3d技术和120帧的全新技术拍摄出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根据实验表明,人类眼睛的视觉暂留时间大约是零点一秒左右,因此只要画面切换的速度大于每秒十二帧,人眼就会将上一帧的暂留影像与下一帧画面连接起来,形成连续的视觉感受。
一般来说,电影采用24帧率,也就是每一秒可以看到二十四帧画面,这是电影发明时代能够使人眼不觉得卡顿的最低速度,最初为了节约胶片,却保留到现在,更多还是一种习惯的传承。
而120帧率就意味着每一秒里面会出现一百二十张画面,提速五倍,这意味着画面会更加细腻更加丰富也更加具体,但同时,人眼也将承受更加巨大的压力,甚至无法处理足够的信息,以至于出现疲劳和困顿。
对于导演和观众来说,他们可以更加清晰更加准确地捕捉到每一个角色的表演细节以及内心变动,真正地将观众带入角色的内心世界。120帧之于李安,这无疑是将他的长处进一步发挥到了极致的先锋技术。
但遗憾的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失败了。媒体口碑不至于崩盘,但远远低于预期;而票房成绩以及颁奖季前景更是全面哑火。这也使得不少影迷对于李安的能力提出了质疑。
这部作品的失败原因,最主要在于两点。
第一,李安试图以他的视角去理解伊拉克战争对于美国士兵的影响,但往常的优势却在这一次成为了弱点,他的东方价值观没有能够戳中美国人的痒处,整个核心价值都打偏了,这也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