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中日战争爆发前,中国海军就接受了一批j-32,用做主力防空战斗机。
虽然随后几年,受全球自然灾害影响,中国海军没有按照计划进行全面换装,但是从二零三九年开始,海军逐步加大了j-32的订单,计划用j-32取代所有舰载防空战斗机,并且计划用j-33取代所有多用途战斗机。只是到战争爆发前,交付的j-33并不多,主要提供给飞行教练部队,没有装备作战部队。也就是说,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仍然保留了部分第四代战斗机。
只是,在任务配置上,中国海军做了调整。
主要就是,美国海军的第五代舰载战斗机还没有大批量服务,主力仍然是f-35c。虽然f-35c的后期型号,比如f-35c的第三次大改型,即f-35m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各方面都超过了第四代战斗机,达到四代半的水准,但是j-25的后期型号,比如j-25p的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照样达到了四代半的水准,丝毫不比f-35m差,在中国海军一向强调的制空作战能力上,仍然比f-35m好一些,属于典型的四代半舰载制空战斗机,能够胜任绝大部分作战任务。
受此影响,中国海军没有把j-32当成纯粹的制空战斗机。
二零四零年,海军订购了一批多用途型的j-32b,并且委托成飞对已有的j-32进行多用途化改进。
到战争爆发时,海军总共接收了九百余架j-32,其中六百多架是多用途型。
因为“长江”级航母配备的电磁弹射器总行程长度只有九十七米,而弹射j-32至少需要一百一十米,所以j-32没有配备给“长江”级航母,只提供给“昆仑山”级航母,达到了每艘九十架。
当然,实际配置量远没有这么多。
正常情况下,一艘“昆仑山”级航母有三个战斗机大队,一般是两个j-32大队与一个j-25p大队。这种情况下,至少有一个大队的j-32是制空型,另外一个是多用途型,j-25p大队则以执行攻击任务为主。
战争爆发前,牧浩洋对舰载航空兵的部署做了调整。
按照他的制订的配置方案,j-25p大队转为执行制空任务。因为在j-32服役前,j-25p就是主力制空战斗机,所以改变任务类型,对飞行员没有多大挑战。两个j-32大队中,只有一个中队,即十二架j-32为制空型,剩下五个中队的六十架j-32b全是多用途型,以执行打击任务为主。即便是制空型的j-32,其主要任务也不是用于舰队防空,而是为攻击机群护航。
这一配置方式,最大限度的强化了舰载航空兵的攻击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航母战斗群存在的价值。
真正的海军大国,绝对不会让航母战斗群执行防御任务,因为航母存在的主要价值就是进攻。
只有进攻性得到发挥,航母才有存在的意义。
二月九日,印度空军偷袭中国舰队的时候,东印度洋舰队的舰载航空兵就在与西印度洋舰队进行训练,而主要训练内容就是提高j-32b的打击能力,让飞行员掌握在夜间攻击敌舰队的战术技巧。
此事,特遣舰队的航空兵就是按照这个标准配备的。
四个舰载航空兵联队中,各有三个战斗机大队,装备十二架j-32、六十架j-32b、二十四架j-25p,与四架备用战斗机,此外还有一个综合勤务大队,装备五架zy-1f、四架y-1d与六架垂直起降飞机,总计拥有各类作战飞机一百一十五架。以“昆仑山”级的航空作业效率,特遣舰队能在一个攻击波次中出动二百四十架j-32与j-32b,随后还能出动四十架防空战斗机。
与之相比,印度舰队的航空作业能力就差了很大一截。
虽然以潮汐作业法,五艘“尼米兹”级航母也能一次中出动二百四十架战斗机,但是在此状态下,必须大幅度压缩防空战斗机的出动数量,而且每艘航母出动四十八架战斗机,至少需要四十分钟才能全部升空。与之相比,特遣舰队在每艘航母出动六十架战斗机时,作业时间在半个小时以内。
更重要的是,特遣舰队能用j-32与j-32b执行攻击任务。
从战斗机的性能上讲,特遣舰队拥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别的不说,如果印度舰队在发起攻击之后,遭到特遣舰队攻击,执行舰队防空任务的二十架f-35c肯定不是四十多架j-32的对手。只要掌握了准确情报,牧浩洋甚至能够压缩护航战斗机的数量,增加攻击机的数量。即便印度舰队全力进行防空作战,把防空战斗机的数量增加到一百架以上,也不见得能够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击败由四十八架j-32组成的护航战斗机群。
可以说,只要找到了印度舰队,牧浩洋就有足够的把握一举消灭印度舰队。
相反,即便找到了特遣舰队,印度舰队指挥官也没有把握消灭特遣舰队。
原因很简单,即便特遣舰队已经派出了攻击机群,只留下j-25p执行防空任务,也能在舰队上空保留四十多架战斗机。如果不计损失的话,还能在预警机发出警报之后,让剩下的j-25p升空。也就是说,印度舰队的攻击机群将面对近百架j-25p,而印度舰队在安排攻击任务的时候,不可能安排半数以上的战斗机执行护航任务。即便退一步,即印度舰队安排了半数以上的战斗机执行护航任务,剩下的一百多架f-35m发动的攻击,也很难突破特遣舰队的防空网。如果特遣舰队没有抢先发起攻击,印度舰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