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皇后的亲母都要进宫打探消息,想问问,皇上到底有没有官绅纳粮的想法。朱由校便感觉到,火候差不多了,再熬下去,怕是就要出乱子了。
于是,次日,有御史上疏,请求皇上‘依照前朝旧例,允许民间纳银后,充任国子监监生’。皇上阅后,却不置可否,只是将此奏章发到内阁票拟。
如此一来,皇上的真实目的似乎已经真相大白,为了不让皇上借机生事,借口辽东用兵国用不足的名义,来向自己征税。文武百官纷纷上书,劝皇上批准‘纳监’,但让朱由校惊奇的是,这些人却不约而同的反对皇上将现任官职纳入纳银范畴,也算是给朝廷留下了一片净土。
又过了两日,到了六月初十,内阁终于议定,准许百姓向户部纳银后,选派子弟进入国子监学习,称为‘例监生’。可内阁阁臣们却万万没有想到,票拟到了宫内,却被皇上给驳回了,‘得钱太少,遗患太多,令内阁、户部再议’。
原来,朱由校详细询问、查阅了国子监的资料后,却发现,‘例监生’就好比后世学校里面的择校生,由于是花了钱、买进学校的,就受到那些统招生(举监生、贡监生)鄙视,也不被社会所认可。但在朝廷方面,他们却和那些统招生完全一样,享有一切的权利。比如,继续参加考试、享受朝廷补贴,还有就是免税……
“……竟然想让朕用今后的长期的免税来换取今日的一点‘择校费’,这不是太忽悠人了吗?”朱由校愤愤不平地想道。
大臣们没有办法,只好进一步的磋商,并想尽一切办法去揣摩、打探皇上的心意。一时间,朱由校身边的内侍宫娥们就发了财,每天都笑得合不拢嘴……
可是,当那些大臣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朱由校主动放出的消息后,却一个个傻了眼,“不愿意开捐是因为不想给他们免税?皇上,你早说啊?!咱们修改了这个免税的规矩不就成了……”
朝廷上下同心协力,用最短的时间修改了这条制度,‘……即日起,例监生照旧纳税’。可皇上批准后,却又让内侍给传了一句话出来,“……这样的例监生,有人愿买吗?”大臣们彻底傻眼了……
如是再三,朱由校把大臣们折腾个够后,终于打发亲近人去沈飗沈大学士府上送信,让他开始行动……
次日,东阁大学士会议上提出,‘仿汉朝例,设立民爵,准许百姓纳粟米得爵’……
得此消息,内阁阁臣们如获至宝,立即票拟了送进宫去。片刻后,内侍送来皇上御笔批红,“可”,并让内阁会同礼部、户部,商议纳粟得民爵细则。
六月二十日,在朱由校驳回内阁增税票拟整整一个月后,终于等来了自己所需要的答案,‘设民爵,准许百姓纳粟米得爵’。
“……恢复国初制度,定封爵之制,以赏功臣。国朝封爵设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伯仍袭旧制,各分四等,分别为开国辅运推诚、曰奉天靖难推诚、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岁禄以功为差。只以军功进爵。”
“另增设子爵三等、男爵三等,不设岁禄,照常纳税,逐代减等。命礼部详细制定礼仪,规范其衣帽、车驾、房屋等事宜,以示与庶民之不同。”
“天下士民,无分贵贱,只需在朝廷纳税满五百两,并能出示有效证据,即可获得三等男爵位;满二千五百两,可获得二等男爵位,以此类推。”
“一家一族之内,如有五个同样爵位,即可为祖先一人请封,获得上一级爵位。如,五个三等男爵可为祖先请封一个二等男爵。但请封爵位,不可再次请封。”
……
次日,朱由校又再次下旨,增设‘勋爵’一级,为国朝爵位最低级,袭爵不再降等。士民只需在朝廷纳税满一百两,并能出示有效证据,即可获得。也可以为祖宗请封。
又过一日,六月二十二日,朱由校下旨,国事维艰,国用不足,特允许士民在户部纳银得爵,只需一次交纳八成银两,即可获得同等爵位(如交八十两,就能获得勋爵)。又以辽东缺粮为由,只需辽东纳粮获爵,但只需纳米四十石(按照米价每石二两计算),即可获得勋爵,以此类推。
此诏一出,天下震动,巨商大贾奔走相告,纷纷入京打探消息,伺机购买爵位。到了天启元年末,已经售出爵位上万,收到白银五百万两以上,国库骤然充足。
到了七月初的一天,朱由校终于清静下来,寻个机会,召集内阁阁臣方从哲、沈飗进宫……
“方爱卿、沈爱卿,这些日子辛苦二位了。”朱由校端着酒杯,笑吟吟的对着两位阁老举杯致意。
“臣等不敢,”方、沈二位连忙起身谦让。“这些都是皇上运筹帷幄的功劳,臣等都是些马前卒而已……”
“两位爱卿不必自谦,这次两位爱卿出力不小,功劳都在朕心里记着呢……”朱由校又夸奖两句,却话头一转,问起了政务。“向辽东运粮之事,还都顺利吧?”
“陛下放心,”方从哲苦笑了一声,回道:“这银子泼水似的使下去,能不顺利吗。只是,”方从哲有点为难,“也不知道这卖爵能筹得多少银子,臣心里可是没有底啊……”
此事,纳银粥爵刚刚开始,民间还在观望,真正纳银的却并不多。而向辽东运粮又迫在眉睫,动用的都是户部的存银。作为朝廷的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