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秦琼将突厥人投降的消息禀报皇帝,语气中带着激动。
“这些家伙终于服软了。”
皇帝罗成正低头看着一封加急的奏章,“突厥人的投降早在预料之中,他们被我们困在这里插翅难飞,除非他们真有在这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准备,但是明显的,突厥人并没有这种决心。”
“发生什么事情了吗?”秦琼看皇帝似乎并没有太高兴的样子。
“是杜伏威。”皇帝叹声气道。
“不会是杜伏威反了吧?”秦琼有些担忧的猜测道,之前传闻王君廓谋逆时四处联络重臣,据说杜伏威就牵涉其中。
皇帝摇头,杜伏威倒是没有谋反,可杜伏威在江南吃了个大败仗。
“杜伏威丢了江都。”
秦琼大惊,“怎么可能?”
是啊,怎么可能,如今大秦如日中天,全天下的反王加起来都不是大秦的对手了,这次的北方之战,可以算是诸王最后一次机会,可他们联合起来再把颉利可汗拉起来,也一样没能是大秦的对手。
连北方这些最强的反王们都纷纷败落,江淮又怎么可能出差子。
杜伏威好歹也有个江淮之王的称号,他又怎么可能在这种时候落败呢?
“是谁能让杜伏威翻船?”
“李子通!”
秦琼想了想,觉得对这人有些印象,“陛下,臣记得此人不是已经归附了朝廷吗?”
“确实,此前归附朝廷,可谁想这次又反了,不仅反了,还打了杜伏威一个措手不及。”
要说来这个李子通反叛,其实跟刘武周他们情况又不一样。李子通这人是彭城人,在大业年间,他最早是跑到罗成老家长白山,投奔了这里最早的贼军王薄王伯当他们,后来王薄他们兵败逃遁,李子通又投了一个新的老大,那老大便是左才相。
他跟着左才相也是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的,后来左才相得李密相助,威震中原,跑到淮西山南称帝,左才相因为待人宽厚,军中很有威望,结果被左才相猜忌,被迫离开另起炉灶。
他带着一票老兄弟东奔西走,从山南到淮西,又从淮西中到淮东,后来又跑到江南,虽说此人本事不小,但奈何他单干的时候大环境已经不一样了,此时想要有块稳定的地盘已经很难。
等到罗成南下降服陈棱,黄淮诸郡归入大秦,李子通也便顺应大潮率部归附,要说朝廷对他还不错,毕竟李子通虽然江湖资历老,可此人以前名声还不错,不是朱璨张金称这等残暴贼匪,没干过什么伤天害理残害百姓之事,加之又是主动归附,于是朝廷后来授了他一个江都郡丞之职。
本来,这也是不错的结果了,若是安安份份,以后也就顺势洗白入了新朝仕途。
李子通也是这样想的。
可奈何,朝廷把淮南交给杜伏威,杜伏威在江淮毕竟打拼多年,对于非嫡系心腹的李子通本来就没有什么好感,更何况李子通归附之前也跟杜伏威打过好几仗,甚至还占了杜伏威不少便宜。
杜伏威外号江淮之王,但人毕竟也很年轻,二十来岁的人,早几年在江淮一带也不是那么顺利的,败仗没少打。如今得镇一方,这性子不可能如老将一样稳重,对自己的嫡系心腹自然是大力提拔,对以前的一些对手,如隋朝的地方官员将领也会给些小鞋穿,至于如李子通这样草贼出身,又曾数次击败自己的人,更不会有会很好脸以。
而李子通这人年少时也是贫困出身,靠渔猎为生,为人乐善好施,以前居住乡里,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提携重物,必定代为效劳。家有余财,则周济别人。可是他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为人心胸比较狭隘,就是气量较少,也很耿直,眼里容不得沙子,心里藏不住气。
杜伏威百般刁难他,他便容忍不下。
两边的关系越搞越僵。
恰逢朝中出了王君廓谋反一事,虽说杜伏威并没有同谋,可毕竟牵连到他,哪怕皇帝事后给他写了封亲笔信,说一如继往的信任他,依然把淮南交给他镇守。可哪怕皇帝是他大舅哥,是追随多年的好兄弟,杜伏威心里也还是总不得劲。
他就想着怎么好好表现一下,以证明自己对皇帝的忠诚。
如何表现呢?杜伏威打算找个机会打过长江去,把江南重镇丹阳江宁拿下。为此,他不顾朝廷的大战略,四下准备,因为向来看李子通不爽,所以他准备让李子通率部打前锋,又让身为江都郡丞的李子通筹集船只钱粮,并定了很短的期限,若是到期完不成,就要军法处置。
任务很重,关键是下面很多人都故意不配合,摆明了就要是看李子通受罚。
眼看着事情难办,李子通也忍不了了,跟几个老兄弟一商量,干脆反了吧。
于是乎,李子通便暗中谋划。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李子通带着心腹们率领家丁部曲,突袭了前来江都巡察的杜伏威。
杜伏威重伤落马,幸亏得皇帝义子王雄诞拼死救起,背着他逃入芦苇荡中,才逃过一劫。
李子通虽没能斩杀杜伏威,可却也一炮打响,杜伏威重伤逃走后,他率部迅速抢夺江都城,然后召集旧部,一时声势大振。
李子通拥众两万余,在江都城干脆打起旗号,自称越王。
然后他把自己一个儿子送到江南沈法兴那里为质,与他结盟,共同抗秦。沈法兴得了李子通的儿子为质,很快派出自己儿子沈纶率兵五万过江,与李子通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