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宇航是宇宙智能生命体进行的必然趋势,其关键是要突破时间的约束。我们不妨就时间这个因素做一番探讨。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经典力学中对时间的解释是“时间就好象一条无头无尾的均匀连续流逝的长河,和物质运动无关,它是绝对的、无限的。绝对空间与绝对时间互不依赖,也不与物质和物质的运动相关”。这种瞬释对慢于光年的世界来说无疑是正确的,而且与我们生活中的感受一致,因而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并指导了科学界二三百年。
随着科学的发展,在对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深入探究中,牛顿的时空观受到了冲击。爱因斯坦在他创立的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中建立了新的时空概念,新概念中时间与空间是互相孤立的,而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空间与时间互相渗透、转化。
现代宇宙学告诉我们,150亿---180亿年前,宇宙诞生之前是一个极其微小的世界,它的直径只有1/10^33厘米,却具有高得难以想像的密度和温度(密度为水的100万倍,温度为150亿摄氏度),被称为“宇宙蛋”。由于极其强大的引力作用,宇宙蛋在不断坍缩,到达某个临界值时,便以爆炸性的力量猛烈向四面八方膨胀,处于高温高压的宇宙物质物质猛烈喷发,此后温度和密度急剧下降,慢慢地形成今天大大小小的星团、星系和天际物质。时间也就在宇宙蛋爆炸的同时产生,并与宇宙空间同步发展,时间因素渗透到宇宙中的任何物质的运动过程,三维空间共同组成宇宙的四维结构。当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宇宙中心及宇宙物质可以产生足够的引力使宇宙停止膨胀而转为收缩,又经过若干亿年,将回到原始宇宙蛋状态,待到宇宙再次坍缩到某个临界值时,又将发生一次大爆炸,从而产生另一个宇宙周期。目前,我们所处的宇宙距大爆炸已有150亿---180亿年,还处于膨胀的进程中预计再过约50亿年后,在宇宙中心物质的引力作用下开始收缩。以上就是我们对宇宙的诞生、发展和死亡----一个宇宙周期的简单描述。
时间在膨胀过程中,时间矢量为正,像我们所感知的那样。等到宇宙膨胀结束在开始收缩的极点处,时间进程为零,即时间瞬时停止,而在整个收缩过程时间矢量为负,那时,时间是倒流的。现在人的生命过程是沿生----老---病----死这个流程发展的,在时间倒流的阶段就成了死----病----老----生以致返回娘胎中,宇宙间同样向着相反方向流逝。这个流程对我们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却是可能的。只是到那时,倒流的时间完全适应那时有智能生命体的思维,正像目前我们对时间正向流程适应一样,认为那是天经地义的现象。那时的智能生命体反而会认为正向流逝的时间现象是不可思议的了。
这种时间的正负效应在其他条件下也是存在的。相对论指出,宇宙中物质的运动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当粒子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其消耗的能量将急剧增大,如果加速到光速那就需要无穷大的能量,这是我们还克服不了的难题,相对论所说的是在亚光速区运动的物体不能越过光速这个屏障,我们称之为光障,在光障的另一面的超光速区内事实上也存在超光速的粒子,像光子本身就具有光速。还有中微子及宇宙中某此类星体正以大于光速几倍的速度不断地放射出物质流。对超过光速现象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1932年,当时美国贝尔实验室的麦考尔就指出:“当一个粒子穿行一个障碍时,它瞬间就穿过去了。“当一个粒子穿行一个障碍时,它好象瞬间就穿过去了。”此后许多科学家通过多次科学实验,也找到了微波运动比光速快的证据。相对论告诉我们,当物体在亚光速区运动时时间为正,达到光障时,时间为零,而物体在超光速区时,时间效应为负,这时原时间是倒流的。
上面提到,纵然获得了接近光速的宇宙速度,因为宇宙实在太大了,往往需要若干万年的宇航时间,对于人类或外星的智能生命说,这种宇航是不可能也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有超光速区存在,有倒流的时间效应就有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譬如可以设想在亚光速区使飞船不断加速而接近光障,通过“隧道”、“黑洞、白洞转换”或其他什么渠道越过光障跃升入超光速区,以超光速行驶,虽然在亚光速区费去了很多的时间。这里应有一个极限,即不能倒退到出发时或出发前,并且还需要能够自主地控制进入或返回亚光速区和超光速区之间的变换,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时间正负效应,使宇航员做远程宇航时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宇航员和地球人都同样感到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能完成。也就是说,远程宇航不管有多远,都能在地球上一两代人的时间内完成。这样,恒星际航行甚至到达河外星系或其他更遥远的星球去探险就有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实现,变得有实际意义。
现在的问题是,除了求得达到光速的动能外,超过光障用什么办法?隧道、在哪里?这些难题恐怕耗费我们今后若干代人的功夫才有可能解决。
近年来,对于时间的本质又有新说。前苏联学者魏尼克提出一个全新的关于时间物质和时间场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宇宙万物都属于时间物质,都具有时间的连续性。时间物质与像电子辐射、电磁波一亲友,不停地毛主席射着一种时间粒子,它能起信息载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