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四章建安侯府的年夜饭“危机四伏”
三个国公府的人全凑到建安侯府去过年,这事自然又是引得长安城一片轰动,要说三个国公一起去建安候家,并不是什么新奇事,当初建安侯还只是个宣德郎的时候,这三驾马车就干过这事,还裹挟了一大批大佬同去的,但那只不过是个平常的日子。
这可是过大年!
结果就是,王况家的年夜饭还没摆齐了,唐俭,萧瑀,张亮,房老头,魏老头,杜老头,长孙臭老酸,侯君集,李靖等等这些还在长安的全都在王况家里冒了头,王况一看,好二十四功臣里面,没死的几乎都来了嘛。
死了的,有一些生前和程处默他们走得比较近的,比如说谯国公柴绍之子柴哲威,现任右屯卫将军的,因为是武系官员,也颠颠的跟在李靖后面跑了来,在长安像他这样的官二代不少,都是子袭父爵的,除了几个太子一系的外,其他人对王况的印象都不错。
官二代里,就有兄弟站不同阵营的,比如说柴绍的大儿子柴哲威就是坚定的站在朝廷这一边,而他的弟弟柴令武就是站在太子那一边,最后,弟弟被哥哥举报谋反,弟弟被杀,当哥哥的就被流放到邵州(今湖北卲阳),许多年后才又被起用为交州都督,不过这都是李治台后的事,现在兄弟俩还是元勋之后,很受李世民的重视的。
柴绍儿子的这一个桥段知道的人不少,王况也知道,不过当王况见惯了大家族都习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做法后,大抵也就明白了,其实兄弟俩应该都是有参与谋反的,不过呢,为了保住家族血脉,事发后,只好出来一个举报,留住一支血脉再说,不然的话,以亲亲相隐的社会风气,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而当哥哥的举报了弟弟之后被流放,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犯了亲亲相隐的忌,也有一部分原因在王况看来,应该是李治小子也看出来了,不过是因为他出首,明面上是有功的,所以不能杀,既然不能杀,那就只好流放。
家族之事,从某一点上来说,其实比朝堂还复杂,各房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相互扶持关系,内部有竞争,但当对外的时候,又是枪口一致的。这个关系并不大好把握,但只要把握住了,却又是家族昌盛的利器,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许多家族不管是谁当皇帝,谁掌握了天下,这个家族依旧是屹立千年不倒的。
这些个大佬会来的原因很简单,昨天,先是几个小国公和徐国绪等人鬼鬼祟祟的跑到建安侯府,等他们出来的时候是一脸的满足,然后是有人看到建安侯拎了个食盒往宫里走去,再然后就是从宫里传出建安候献了新鲜海货,晋王殿下和两个小公主吃完了还整晚的嚷嚷还要吃。
接着就是传出了要组建由至少八艘大楼船组成的大船队出海去探寻的消息,这里面,隐隐的一条线就串了起来,这条线,必定就是那新鲜的海货。
海货长安不是没卖的,鱼干虾米,蛏鲍海参等等,几乎能晒干的都能在东市上买到,但那是干的,可建安侯吃的是新鲜的!
新鲜的啊,新鲜的长什么样,绝大部分人都还没见过呢,既然是新鲜的,既然是可以让皇帝松了口答应建安侯组建船队出海的,必定不是那些干货能比的。
没有人是傻子,马上就有人联想到了头天那一阵急铃,必定是建安人用了三百里加急,利用建州给建安侯送急铃的便利条件,“顺便”给建安侯送来了新鲜海货。既然是加急送来的,那么,数量肯定绝对一定百分百是有限的,可以说是过了这村就再也没那店了,现在见三个国公都浩浩荡荡的往建安侯府跑,自己还矜持什么?晚了别说喝口汤,估计连个影都见不着啦,于是就一窝蜂的往颐政坊跑。
有厚道点的,是在家吃过了年夜饭再来的,有那不厚道的,存心就是要想空了肚子来填满新鲜海货的,是连一口都没吃就直扑建安侯府而来。厚道的么,诸如禇遂良阎立德兄弟等人,不厚道的么,大多又都是武官一系的为主,打头的自然是三驾马车。
这些人一进门客套话一过,马上就打听起那新鲜海货长得是什么样,能不能让他们见识见识。他们算盘打的都是叭叭响的,只要真有新鲜海货,咱先认准了长的什么样,然后等那盘菜一上桌,就死劲的猛吃!
长安的冬天冷,白天都是在冰点之下,所以王况也不担心鱿鱼拿出来会坏了,不过就是没有在冰窖里保存的时间长而已,不过这又有什么,反正等下就要消灭了,早拿出来晚拿出来没什么差别,不过王况的恶趣味也上来了,他心生一计,把高三叫过来,低声吩咐了几句,高三一听,眉开眼笑的拉了张三下去准备去了。
不一会,张三就端上来一个大木盆,盆底铺满了碎冰块,一条柔鱼就躺在上面,木盆的边上还用木板竖了个牌牌,禇遂良是个大近视眼,他见一个牌子,上面不知道写的啥,就凑近前去,一字一字的念了出来:“柔鱼,又名枪乌贼,气管,鱿鱼,味美,渤海,东海,南海均有产,性凶猛,大者体长可达数丈乃至十数丈,可将活牛一口吞下。”念着念着,禇老头的脸色就变了,突然他猛的向后一跳:“这柔鱼,是活的,是活的!”
一听柔鱼是活的,又有先前禇遂良念的“性凶猛”这一句打底,许多原本靠近了木盆的人纷纷色变,齐齐向后退了一步。
“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