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更加慌乱,生怕史永依醒来。王雅心吓得赶紧双手托起史永依的脑袋,而连翘也顾不得扶起主子,一个使劲将史永依甩进枯井。做完这一切,王雅心终于松了口气,躺在地上喘气,而就在她喘气的空当,一颗刚才勾住史永依头上绢丝的苍耳,正正粘入了她的发髻之中,最后更被沈姑娘发现,亲手摘除,成为指控她的证据。”
众人啧啧。
“太巧了,太巧了,真的是太巧了!”
卫奕正色道,“这不是巧合,而是必然。本官早就说过,只要曾经做过,就会留下痕迹,这不过应了那句老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主事大人,本官说得可有道理?”
“……”
王刚再次语塞。
这时,一直不出声的王雅心似下了决心,上前一步,立在众人之中。
“卫大人,爹爹娘亲年事已高,莫要再为难他们。此事与他们无关,从头到尾,全是我一人所为。”
“雅心,真的是你!”
邵云如还是难以置信。
虽然说到现在,案子已经基本清楚,可是听到王雅心亲口承认,她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与邵云如一样惊讶的是史永依。不过,她并未发声,只是定定地看着王雅心,眼神中除了惊讶,更多的却是释然。
“在小女坦白之前,小女想再问卫大人一个问题,大人是从何时开始怀疑小女的?”王雅心问道。
卫奕道,“本官听闻此案伊始,第一感觉就是这绝非一起偶然事件,而是有所筹谋。安和民巷是一条路人皆知的官巷,朝官聚集,出入之人非富即贵,家家户户几乎全配有守卫,所以,要想在这条巷子里干出些坏事,目标又是两个大活人,没有点儿通天的胆量或者本事,仅凭一时冲动恐怕不太容易。既是蓄谋,第一个疑点也就随之而来,为何失踪的人是你与史永依?
当天晚上,史永依、何叙蓉、你和邵云如四人其实是先后离开金兰阁的,也就是说,你们四人都有独自外出的时间。若是随机绑架勒索,那么绑匪绑走一个史永依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何必还要多此一举特意跳过第二个何叙蓉而绑走第三个离开金兰阁的你?
若说绑匪的目标一开始就是你与史永依,就更不可能。本官记得,云如是十六日上午回到京城,当日下午就发出了请柬,可是她的本意是彻夜长谈。也就是说,若按照请柬所言秉烛夜谈的话,就不会发生失踪之事。再换句话说,绑匪定是能够提前预知云永雅叙四人最终还是会不欢而散的那个人。那么这就很明显,谁制造了四人的不欢而散,谁就有最大的嫌疑。
先挑起事端的人无疑是你。本官曾问过清污祖孙俩,据她们回忆,近日从王府后院清理出来的污物里有不少新鲜的荔枝壳儿,之后本官又询问王府下人,得知王夫人钟爱此物,近期更是采买了不少,还特意吩咐下人学习如何保鲜,以供她****食用。所以,你无疑是知道荔枝不可离枝一说,才故意与史永依打下一个必定会输的赌。而何叙蓉却在一旁推波助澜,反说史永依欺负你,令史永依感觉受到了排挤,不堪忍受,愤然离去。
这只是本官第一次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你,第二次,是你昏倒在了京郊瓜架之下。正如沈姑娘所言,京郊那么多民居,她家的瓜架不是最大的那一个,也不是最亮的那一个,更不是在通向京城必经之路上,就算你筋疲力尽,为何端端昏倒在了她家的瓜架下?只是巧合还是你根本意在找来沈姑娘作为你的证人?
第三次,当然就是你在厅堂之上问史永依的那三个问题。不过,你既然敢当着本官的面问史永依,估计也早就做好了今日被本官揭穿的准备。或者说,你根本不介意本官如何判定此案,无论本官如何判定,你都会义无返顾地去做。”
“是,卫大人,您说得全对。无论您如何判定此案,无论您如何定小女的罪行,小女都不后悔自个儿所为。”
王雅心扬起下巴,一旁的王刚夫妇齐齐长叹一声。
“卫大人,您能想象一个女子整日里遭受另外一个女子轻视、怠慢、喝斥的情景吗?您能想象一个女子为了得到另外一个女子的友情整日里低声下气、不言不语的模样吗?是,我王雅心是软弱,从小到大没有和人生过争执。我只是很讨厌争吵,认为那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大伙儿一团和气地不好吗,就象云永雅叙四人,明明可以很开心,为何偏要生出嫌隙?小女天真地以为,凡事只要我忍了、我让了,就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史姐姐会变成以前的史姐姐,云永雅叙只会比从前更加亲密。
可是事实绝非如此。气焰,有时不仅不会因为你的忍让而熄灭,反而会更加嚣张。
云如一向与史姐姐最亲近,因为大哀山一事,她对史姐姐产生了不满,史姐姐不怪她。叙蓉一向最敢说,与史姐姐不知争吵过多少回,史姐姐还是不怪她。只有我,处处忍让史姐姐,处处顺从史姐姐,到头来,她怨恨的人却是我!
卫大人,您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就因为小女软弱,所以就可欺吗?就因为小女忍让,所以就可辱吗?就因为小女不争,所以就要把有的没有的怒气全部发泄到小女的身上吗?
史姐姐一夜间由嫡女变成了庶女,我私下与叙蓉议论过几句,她就道是我令她在姐妹间抬不起头来。程明维私下曾向我示好,她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