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形势是三足鼎立,我占北方,实力最大,曹操占西南方实力次之,孙权再次之。按照地域来说,江东的人才绝对要比西川多,江东孙权的实力理应在曹操之上,但是,就独占一方的时间来说,我和曹操要比孙家长的多,孙家独霸一方的时间最短,而且短时间之内就更换了一代江东之主,内部极不稳定。而西川这个本来应该是实力最弱的地方,却因为曹操的缘故,补充了大量的人才,谁也不能否认,就整个汉末到三国的这段时期,在先期的人才储备方面,曹操是当之无愧的老大,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等等,曹操凭他的本家人才就完全可以独当一面,就这样,西川和曹操结合起来,其综合实力就远处于江东孙家之上了。孙家虽然出了一代雄主孙策,聚集了东南一部分精英人才,割据了江东之地,但是在孙策之后,孙家的后备人才稀少,不可能像曹操一样,完全靠宗族人才支撑起一片天地,所以张昭才会感叹留给孙权的时间太少了。
如今江东四面楚歌,周瑜独木难支,孙权虽然少有大志,但是却没有那个时间来给他施展自己的才能。吴郡陆逊得到了宛城的三万援军,分给了会稽郡的鲁肃一万人,如今鲁肃也率领着两万五千大军反攻新都郡,陆逊率领四万大军兵发丹阳郡,由于钟绅,钟缙刚刚到达江东,陆逊怕他们适应不了这里的气候,让他们留守后方,解放出了文聘,李通两员将领。
此时陆逊已经带着四员大将兵临丹阳郡边境,张昭在丹阳郡度日如年,敌军兵临城下,孙权和周瑜被拖在濡须口和三江口,城里只有两万守军,要是城池被敌军攻破的话,江东休矣。为了保险起见,张昭召集回丹阳郡的所有守军准备死守丹阳郡的治所建业。这也是张昭这个文人唯一能够想到的办法。好在丹阳郡乃是江东治所所在,郡中守军不少,集合所有郡县守军以后,建业的守军达到了四万之数,和陆逊的兵力持平,这样一来,张昭心里也有了底气,然后又找出几个没有官职在身,又有名气的将领,其中有韩当的儿子韩琮,还有江东全氏家族的族长全柔等,然后再加上宋谦,贾华两人,暂时算是能够稳住建业的局势,没有发生什么乱子。
陆逊率领大军接收了建业以东的所有县城,大军屯驻建业城下,等待鲁肃率军前来汇合。鲁肃接到陆逊支援的一万大军以后,以焦触和张南防守临海郡和会稽郡,前往攻伐新都郡。新都郡没有了丹阳郡的支援,被鲁肃轻松拿下,然后率军北上,大军进逼建业。此时的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大部分的兵力都被牵制在长江沿线,南面的建安郡,庐陵郡没有多少守军能够支援丹阳郡,所以在焦触,张南的防守之下,鲁肃的后路还算是很安全,而且陆逊打通了和徐州的联系,粮草再也不是问题,于是六万五千大军齐集建业城下,建业的局势危如累卵,孙权和周瑜虽然有心回援,奈何我军全力进攻,防守尚且困难,撤军更是妄想。
陆逊和鲁肃汇合以后,商议起进攻建业的问题。陆逊和鲁肃一致认为建业城高池深,不能用蛮力攻城,必须以计破之,所以暂时还是只能围而不攻了。此时周瑜在三江口急得团团转,虽然有心回援,但是现在实在是不能离开三江口,否则江东仅剩的几处郡县就都将处于敌军的铁蹄之下,届时江东将再无反抗的余地了,孙权也是一样的想法,所以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张昭的身上了。
江东陷入危局,曹操再也不能作壁上观了。虽然他曾经攻打过长安以图支援江东,但那不过是做个样子,妄想牵制我军的兵力,以缓解江东的压力罢了,并没有做出真正的支援动作,所以这一次曹操要动真格的了。曹操在汉中兵出上庸,率领夏侯惇,许褚等将兵临襄阳境内,而徐庶的大军也已经开出襄阳,和曹操在襄阳的边界上对峙,防止曹操分兵攻打江陵,断了荀攸大军的归路,一时间襄阳边界剑拔弩张,紧张万分。
我在三江口接到曹操兵出汉中的消息,出了口长气,曹操终于动手了。以曹操的智慧,他要是按兵不动的话,我的心里还真是七上八下的,拿不准曹操到底在打什么主意,我还真怕他也像庞统一样,也给我来一下狠的。但是接下来没过几天,又传来一个让我惊讶的消息,远在雍州的夏侯渊已经到了汉中,雍州的领军主帅已经换人了,这个人还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出去游学的司马懿司马仲达。看来司马懿终于是忍不住了,如今江东已成覆灭之势,很快曹操就要单独面对统一了大江南北的我军了,他要是再不出现的话,那他的志向就永远也不用想了,最少是他司马懿不用再去想了。不过,呵呵,贾诩和司马懿对阵也真是一个好玩的事情,他们两个人都是心智深沉之人,也都是心狠手辣之人,这样两个人交手,过程只有两个,一个是十分的精彩,双方斗智斗力,让人看的目不暇接;另一个就是十分的沉闷,司马懿善于隐忍,贾诩也喜欢隐居幕后,两人都不是张扬的性格,不会把什么事情都摆在表面上,明争不会太激烈,暗斗才是根本,本人认为他们之间的斗争形势更倾向于后者。
司马懿出现了,那曹操那里最后的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了。既然曹操已经出手了,我也不想在这样拖着了。徐庶那里不用我担心,他那里兵力充足,将领足够,不论曹操是大战还是斗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