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签订后,赵书礼跟范旭东讲了一下这个协议对中国的意义后,范旭东答应了,虽然不是那么的痛快。//无弹窗更新快//同时赵书礼继续跟苏联谈判,给了范旭东一个很大的补贴,那就是苏联碱厂的建设全部由范旭东的公司承包,并且以后同类工厂都交给范旭东的企业,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很大的利益了。
此后苏联确实在需要一些欧美技术的时候,先是秘密联系赵书礼,让赵书礼通过各种手段悄悄弄到这些技术,然后转手卖给苏联。而赵书礼绝对不会甘心只做一个技术中转站,他利用苏联庞大的需求为诱惑,当到西方签订采购单子的时候,往往要求他们在中国设厂来生产这些设备。当然名义上这些设备是中国采购的,而到中国设厂则打着刺激就业的口号,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这样一个结果,那就是西方的技术到中国后,机器设备同样到达,然后在中国生产后卖给苏联,苏联掌握一种技术,同样的赵书礼的地盘也会有一个该技术设备的上游制造企业,也等于掌握了该技术。最后苏联的工业化,同样带动了绥察蒙的工业化。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现在才是1927年,时间还早着,史太林还没有完全掌权,他的计划经济还没有开始实行呢。因此此时也仅仅引进了范旭东的制碱工艺,由永利独家负责到苏联设计施工,捞一笔设计建设费是少不了的,最后永利更是跟苏联达成一个协议,苏联今后需要的工业用碱全部由永利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提供。
在范旭东在苏联支援建设的这段时间,绥察蒙地区各路势力合纵连横,一股子暗流涌动着。暗流的根由就在于正在深刻影响这个时代,并对后代影响更大的南方割命军的北伐行动。就在桂系势力一路势如破竹占据两湖,冯玉祥东出陕西,攻占河南,彻底打败了吴佩孚,然后割命军中央军也颇为顺利,占领了闽浙苏南,跟盘踞苏北的奉系张宗昌部地盘接阵了。山西晋军也虎视耽耽,随时准备着东出娘子关。
要说割命军这四路大军中,桂系军队核心成员为广西人,广西人素来善战,清朝时候纵横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军就是由这些人组成的,原因吗就是广西穷啊,人说穷山恶水多刁民,又有“穷”凶极恶之说,虽然有些贬义,但是道理是不错的,人穷的一无所有的话就不惜命了,因为他们值得用命博取一个富贵。同样的道理,冯玉祥的西北军凶悍也是因为穷,他们甚至比桂系更穷,李宗仁还知道在广西大肆种植烟土发财,而冯玉祥这个耿直的家伙,在自己的地盘上是坚决禁烟的。因此虽然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他的军队中仍然缺枪少弹,很多时候不得不依靠大刀来战斗。但是杜甫都说过了,古来秦兵耐苦战,因此靠着大刀他也把吴佩孚的军阀军打的大败,占据了河南开进直隶,也跟奉系对阵起来。
在说这四路大军的第三路,就是蒋瑞元的中央军了,这个军队就不好说了。因为他们的初始组成是广东人,广东富庶商业繁荣,因此既不奈苦战,也不凶狠,他们的攻击对象主要是闽浙苏长江流域的孙传芳。而且是在桂系已经攻占了武汉,并且沿着长江往东向孙军攻击的时候,他们才出兵。可是却连吃败仗,在南昌城下亲自指挥的蒋瑞元屡攻不下,动了怒要求部队不惜一切代价的强攻,结果损失惨重,让广东【割命整府】非常不满,甚至要撤他的职务,这也给蒋瑞元跟【割命整府】之间的矛盾起了个因由。
虽然打仗不行,但是蒋瑞元这个人用人识人还是有一手的,他手下的何应钦带领中央军主力从广东出发北上福建倒是打的有模有样,连战连捷。而且蒋瑞元这个人还有一个本事,那就是权谋,他大把的花钱,加上何应钦的军事压力,最后让南昌的敌人投降自己。并基本上一直用这种办法,将孙传芳手下的那些师长军长慢慢的拉拢过来,虽然最后打的胜仗最少,但是当跟桂系汇合于南京的时候,中央军的军力扩张却是最大的,从出发前的八万来人增长到了三十多万。
实力的增加让蒋瑞元手里有了足够的本钱可以对抗【整府】,早在南昌的时候就跟【割命整府】打过嘴仗,他宣称这个【整府】已经被苏联人控制,怀疑起合法性。等到他占领南京,北迁到武汉的割命整府跟他更是水火不容,下令撤销了他的各种职务,但是蒋瑞元不是个坐以待毙的人,他联合桂系直接在南京另立【整府】,造成了【割命整府】的分裂。
分裂虽分裂,但是两个【整府】依然合力往北攻击,北伐还在继续。
但此时仿佛是应了张作霖那句话,北伐军不堪一击,蒋瑞元的中央军在占领了闽浙苏等富庶之地,兵力正盛财力也有江浙财阀支撑的情况下,竟然被张宗昌打的一败涂地。引起了对他极度不满的【割命整府】高层的一致谴责,而他成立的【南京整府】内部对他也是阳奉阴违,听宣不听调,【割命整府】内的财政大员宋子文,更是直接质疑他建立的【整府】的合法性,拒绝接受任命,反而是承认武汉方面。宋家财力虽然也算雄厚,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江浙财团中的影响力,宋子文的老爸当时就是孙中山的财务大臣,努力为孙中山理财,才让孙能一次次的发动战争。到了宋子文这代,就更了不得了,宋子文留学美国,回国后到江浙商界领袖盛宣怀的企业中担任秘书,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后来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