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两艘极大的舰艇并肩昂停靠在码头边,这两只船的主副桅杆上按照航海的最高礼仪挂着“满旗”,这是在向祖国和人民致敬。≥
码头上,黑压压的人群正望着这两艘大船,巴老有些枯萎的身影赫然在目,身边是照顾他的李小林。
这里正在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和人民解放军海军是这次仪式的组织者,参加仪式的有上海的各行各业,以及众多热心的群众。
上午1o点o5分,随着一声高亢的汽笛声响,原本停靠在岸边的“向阳红1o号”和“j121号”缓缓的离开了码头,向着黄浦江口行驶而去。
岸边黑压压的人群爆出极大的欢呼,鼓乐声、鞭炮声不绝于耳。
1984年11月2o日,我国次赴南极洲考察船队启航。
那两艘船一艘是远洋科学考察船,另一艘是海军的打捞救生船,按照计划,这两艘船将以18节的度不间断地驶往太平洋彼岸,并在12月中旬抵达阿根廷南端火地岛上的乌斯怀五港,经短期停留后直插南极半岛,1985年1月到达目的地——南极大6。
自从1492年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现美洲大6以后,世界上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的探险家、生物学家、海洋学家和地质学家,远渡重洋,冒着生命危险,在全世界的海洋上巡游航弋,到处宣誓着他们的主权。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无主之地。
当今世界是海洋制霸的时代,也是海权纷争的时代。此时,对于南极洲的考察和探索仅仅是欧美几个达的国家,而中国便是在1984年这一年开始蹒跚起步,加入到了对南极进行科考的盛大宴席之中。
在后世,世界上有近3o多个国家争先恐后的在南极洲建立各种科考基地。两千年的一则报道中说,南极洲上建立的常年科学考察基地多达5o多个,夏季考察站更是有1oo多个。肥美的南极洲对于所有国家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更不要说其中蕴含着的庞大资源。
1984年11月2o日的这次启航,代表着中国在南极洲开这场刚刚开始的盛宴上,除了欧美几个达国家外,新加入的又一个提前落座者。
码头上的海风阴冷潮湿,等考察船驶出一段距离后,岸边的人群开始慢慢解散。
巴老在李小林的搀扶下上了汽车,回到了住处。
内心兴奋的老人,压抑不住心中的欢喜,便让女儿李小林找出那本刊登有戈文《大国崛起》的《阅读》杂志,给他朗读第一集《海洋时代》。
而他自己却闭目坐在书桌前,静静的听着,有些干瘦的手指在书桌上无意识的敲击着,带出一种激昂的节奏。
待李小林将这篇《海洋时代》读完,巴老的眼睛猛然一睁,伸手拿起桌上的钢笔,在桌上一叠空白的稿纸上,刷刷的写了起来。
李小林轻轻地将手中的杂志放下,然后悄悄走到巴老的身后看去,巴老写的正是刚才他在黄浦江畔看到的情景。
这是一篇评论文章,借景抒情,记录了巴老对于这次赴南极洲考察意义的思考。
李小林有些无奈的看着自己的父亲。自从接上戈文的班,照顾起自己的父亲后,才知道老爷子的固执。
或许是知道自己的时间所剩无多,老爷子每天都保持着一定的创作时间。
有时候是对自己心灵的拷问,这便是《随想录》的由来;有时候是一些生活琐事、心情感受,写出来的大多是些散文杂记,或者是和一些朋友的书信往来;还有些时候便是像这次的评论,这些文章往往会刊登在各种报纸上,起到引领思想意识的作用。
其实看起来,巴老晚年创作的作品并不算太多,除了《随想录》、《忏悔集》便是零零星星的各种文章,其实那些只是公开表的作品而已。对于大多老爷子自认为有瑕疵的作品,老人不是随手丢掉便是压了箱底。这也正是后世巴老去世很久以后,在巴金纪念馆里人们又赫然现了那么多从未曾见过的文字资料的原因所在。
巴老胸中有成足,下笔如有神一般,没有丝毫停顿,一页一页的空白稿纸上写满了文字。
许久当老人停下手中的笔,这篇关于南极科考船启航的文章已经写完了。
巴金放下笔,又重头检阅了一番,然后点了点头,将手中的稿纸拿起来递给李小林:“小林啊,你把这篇文章和我昨天写的那封信一起寄给戈文吧。”
说完,巴老又自言自语道:“这小子,现在在北京可是像刚逃出五指山的孙猴子一样,再没有人能拘着了!听我那老姐姐说,最近北京城他的消息可是满天飞呢。太张扬可不是好事!把我教他的平心静气功夫都丢的一干二净,真个小赤佬……”
……
……
在巴老念叨着戈文的时候,戈文正在北京城什刹海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内。
和他同行的除了龙绍大叔外,还有一对中年夫妇。
今回便是龙绍领着戈文来看房子的。
自从戈文和龙绍说了自己想在北京城买一套四合院后,龙绍便一直都在托人打听。
虽然他比较奇怪戈文的怪癖——在所有人都向往着搬进现代化的楼房的时候,戈文却逆势而行想要住大杂院,不过龙绍还是尽心尽责的帮戈文打听那里有人家想要卖房子,他还领着戈文看过几户房子。只是戈文的要求太挑剔了,这几处房子,戈文一处都没相中。
龙绍还记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