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蛮在听闻大周京中大乱后,进行了最后疯狂的反扑,以致于白恒没能第一时间赶回,更没能见上皇帝最后一面。
巨大的愧疚和自恨让他无地自容。
回京复命后的他便打算自刎谢罪,被李纯挡下了。
随后朱常哲赶来,与他进行了一番深谈。
白恒被说服,用继续效忠新皇的行动来将功赎罪。
北方局势很快便稳定了下来。
朱常哲顺利登基,随后宣布大赦天下。
太子没死,落了个前世一样的下场,被囚一方高墙里,永远丢了自由。
朱常哲需要留下这个兄长,来作为他“仁君”的证明。
萧家等大族的各掌舵人为了让朱常哲手下留情,在束手就擒不久,便各自自行了断了。
但这些老族依旧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一条条罪证罗列后,抄家、流放、被贬、被黜、被打压,被削弱……
昔日根深蒂固,已开始威胁皇权的老族们被清理一空。
权力更迭,势力盘被打散,重新洗牌后,朝中内外也开始散发新生机。
西南蛮族新王主动投诚求和,带来了大量进贡的同时,派来了使臣要求和谈。
朱常哲从李纯那儿知道他们新王与他此刻所面一致,急于内安自家局势。考虑到大周兵力财力状况和急需一个稳定环境的现状,他应下了和谈,并指定了李纯负责。
李纯想要退下,西南局势必须维稳,这事他推脱不了。
李纯借着对西南的各项了解,很快便谈好了条件,并促成了一项盟约:
西南王向大周皇帝称臣,并归还所有侵占领土,大周无偿提供生产方面的技术,并每年以收购的方式支持西南部分产业;边界线进一步明确,并入册立碑;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盟约有效期为五十年……
陷于苦战,被那憋着一口气的白恒追逼着连吃败仗的北境蛮部见本该与他们难兄难弟的西南不但得以喘息,还占了大便宜,自然不平衡起来。
北蛮也要求和谈,可白恒不答应!
接连几个使臣都被白恒直接砍了头挂在了阵前。
朱常哲也不答应!西南和东海战事都停摆后,他兵力充沛,自然用不着再吃瘪。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一场大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他非但强硬以对,还大力支持白恒。
北蛮内部矛盾一下就激化开来。
他们本就是联部,是为了占便宜才走到了一起。此刻鸡飞蛋打联盟自然难以继续维持。
而白恒要的就是他们的分崩离析。
军心一散,两军相交时,联部自是溃不成军。
周军大胜……
另一边,朱常哲登基后,朝中便开始有声音要求立后并选秀。
朱常哲以一个“孝”字,将这事盖了下去。这理由冠冕堂皇,众朝臣无话可说,但有不少人都在猜测,他应该是想要在康安伯周家选立皇后。
在将朱常珏一路押解入京后,康安伯回到了京城。
他此番居功至伟,功勋卓著,所以被封为定国公,世袭罔替。就连周静宜也被抬举成为静贵妃。
家里出了贵妃,自不可能再有皇后。
定国公本打算推自家孙女为皇后的盘算落空,看着意气风发,胸有丘壑的外孙,他顿时明白,外孙是故意而为,且抢先而为。
他一下领会,从今往后,君臣有别,他再不能轻易影响外孙的判断了……
新皇登基,朝鲜来了使者,带来了大量贺礼。
然而朱常哲能顺利登基,朝鲜方在东海的多次牵制和出手功劳不小,大周欠下了大人情,再有文兰的事,就连朱常哲本人也对朝鲜方怀有巨大的愧疚。
他亲自与朝鲜使臣私聊,之后便宣布加封朝鲜王;免税免供五十年;在颁下数目巨大的赏赐后,求纳朝鲜王室的十三公主为妃。
对,名义上,是他求,而不是朝鲜献。如此荣耀,在朝鲜国史上属于绝无仅有!……
被lùn_gōng行赏的还有许海直。他和他的人马顺利被朝廷招安并收编。许海直被任命为福建参将,终于走到了台面之上,
他承诺“效犬马微劳驰驱,愿为朝廷平定海疆”,为了打消朝廷顾虑,他还捐出了近半身家……
朱常哲很满意,一连封了好几个许家直系官职,并将一许家女儿也收入了宫中……
为了表彰前段乱时始终站在他身后的有功之臣,为了争取许多有能力的有识之士,为了壮大自己根基,联姻成了最好的法子。
就这样,即便没有立后,没有选秀,朱常哲的后宫也一下多了不少人。就连四妃也很快占了三。
后宫大权依旧被太后掌控,在这一点上,朱常哲倒是没什么后顾之忧……
在登基的前一晚,朱常哲置了一小小席面,单独请李纯喝酒。
酒过三巡后,朱常哲便看定了李纯。
“今晚,你我便随意些。我把你当兄长,你若有所求,你我之间,直言便是。”朱常哲很爽快。
李纯深深看了他一眼。兄长?这是试探吗?
“臣不敢。”
朱常哲笑了起来。
的确是试探,但也是真心。
但他想从李纯那儿试的,不是其“所求”,而是其是否“真兄”。
他不是笨蛋。他的父皇连给儿子们的爱都少得可怜,怎会独独对李纯掏心挖肺?
他不止一次听别人说他和李纯长得像,他也知道太后当日南下带了不止一道圣旨,加上皇帝和李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