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阵型,蓝色30,红色f,红色69。”
站在训练场之上,所有球员都没有穿着完整装备,只是简单地身穿旧金山49人的主场运动服,但他们却完整地完成了列阵,进攻锋线、外接手、近端锋、跑卫,整个进攻组二队都已经在球场之上了,仿佛这只是再正常不过的一堂训练课而已。
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以前站在口袋之中的是科林-卡佩尼克,而今天站在口袋之中的则是陆恪。
“攻击!”
陆恪当机立断地宣布了开球口令,虽然对面没有防守组形成对抗,但进攻锋线还是整齐地调整脚步,开始形成重心对抗的倾斜,所有人都朝着右侧快步移动,紧接着外接手、近端锋、跑卫全部都开始运转起来,朝着左侧移动。
这是一次最基础的进攻战术,没有任何花招,每一组战术口号都只有最为简单的两个指令,第一次对应进攻锋线、第二组对应外接手、第三组对应跑卫,如果还有近端锋战术的话,那就应该还有一组。
不过,这只是基础训练的战术口号,清晰明确,简单直接,真正进入比赛的时候,所有口号都将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升级,以最短时间完成最复杂的战术布局。现在之所以使用基础口号,意图就在于梳理整个进攻组二队的战术意识。
所谓的专业设置阵型,其实与“i”阵型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全部都是从橄榄球最初最早的一种复古原始战术“t”阵型转变而来的。
“t”阵型就是五名进攻锋线一字排开,一名近端锋位列在侧——左侧或者右侧都可以,四分卫站在中锋身后,三名跑卫站在四分卫身后横向罗列——两名全卫一名半卫。这就是现代橄榄球先导战术的雏形,基本上,大部分战术都是由此演化而来的。
专业设置阵型之中,左右对称,一般会包括一名四分卫、两名跑卫、两名外接手、一名近端锋和五名进攻锋线。
如果是“i”阵型,那么跑卫就站在四分卫身后,纵向排列;如果是专业设置阵型,那么就是跑卫站在四分卫身后,横向排列——与“t”阵型的区别就在于四分卫身后的跑卫少了一个,这名缺席的跑卫就演变成为了外接手,担任接球职责。
不过,在现代橄榄球之中,跑卫的全卫和半卫之分渐渐弱化,同样使用专业设置阵型的时候,有的球队依旧使用两名跑卫站在最后,有的球队则使用外接手与跑卫的搭配组合,又或者是近端锋与跑卫的搭配组合,这些都是战术的变体;而根据外接手和近端锋站位的不同,内侧还是外侧,内外侧还是远外侧,战术都可能发生不同。
甚至于,还可以把近端锋也改成外接手,变成一个三外接手搭配两跑卫或者四外接手搭配一跑卫的古怪阵型,将整个球队的进攻速度完全提升起来。
简而言之,一个基本阵型之上,可能变化出无数可能,这也是现代职业赛场之上依旧广泛使用的原因。
专业设置阵型可以冲球也可以传球,而且两种打法的成功概率也十分接近,这一点在比赛中至关重要,阵型所具有的迷惑性使得防守端无法立刻判断出进攻端的意图;同时,两名跑卫是并排站立的,都可能成为四分卫的战术棋子,防守端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判断进攻的主力点。
一旦如此阵型执行成功,对于防守端来说绝对是一个噩梦。
因为在防守冲球进攻时,他们还必须警惕这是一个假跑真传的mí_hún阵,对于防守强度势必会造成影响,这也迫使安全卫或者线卫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主动提前到对峙的楚河汉界之上,巩固本方防守,如果四分卫能够捕捉到空档,那么进攻就有很大的成功几率。
当然,有利必有弊,专业设置阵型对于传球进攻是更加有利的,而选择跑球进攻,那么中路突破的可能性相对应地降低,两侧突破才是最佳选择。
该阵型在八十年代风靡整个联盟,而带起如此阵型风潮的正是旧金山49人的一代名宿教练比尔-沃尔什(bill-walsh),这也是西海岸进攻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现在旧金山49人的比赛之中,该阵型的使用颇为频繁,只是,哈勃进一步地完成了变体,与手枪阵型、多线路进攻阵型等等进行了杂糅。
位列在陆恪身后的两名球员,一般是一名外接手和一名跑卫,但外接手的站位距离四分卫更远一些,与正前方的两个接球点形成倒三角阵型,看起来像是多线路进攻阵型,其实还是在专业设置阵型之上发展出来的变体,迷惑对手之后,以传球完成致命一击。
当然,哈勃执掌教鞭的旧金山49人,得益于陆恪这名冯德里克测试满分的战术型四分卫,他也得以层出不穷地测试着自己的战术排列组合,花样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杂,真正地将西海岸进攻体系的繁复和多变发挥到了极致,大部分战术都已经面目全非,这也是过去两个赛季之中球队的传球进攻越来越强势的核心原因。
现在的日常训练,陆恪就化繁为简,以最基础的专业设置阵型,进而讲述整个战术的变体。
伴随着开球指令,所有球员全部都跑出去之后,陆恪站直了身体,轻描淡写地将橄榄球朝着一个方向传送了出去,马里奥准确地出现在了橄榄球的落点,完成了接球;紧接着,其他所有球员都停留在了原地,距离并不遥远,全部都散落在了球场的不同位置。
“马里奥,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