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是何地界?”行军中的小月儿忽然对身边的文聘问道。
“禀小将军,”一旁和小月儿一起牵马而行的文聘答道:“我军已出许县地界,绕过前方树林再行一日,便可抵达陈留。”
“陈留啊……”一声看似意味深长的长吟,不过其实只是小月儿在掩饰自己的无知而已。因为陈留这个名字她确实有印象,曹操的起家之地嘛,但她就是一时想不起来陈留在两千年后在什么地方,似乎一点名气都没有。嗯……如果旁边就是大名鼎鼎的开封,自然就没什么名气了,眼球都被抢走了嘛,何况陈留这个名字搬迁过许多次。
这一路过来,不时能够看到被攻破的残破乌堡,还有被洗劫过的破败村落。虽说本地人看到小月儿一行人就害怕,早早地便逃得远远儿的,但是两条腿总跑不过四条腿,所以抓几个村民回来问问话还是挺容易的。
在这些村民口中,小月儿知道了最近这里来了两波强人,一群骑马的蛮子(不懂官话就是蛮子),还有一群便是黄巾余孽。对此,虽然小月儿担心不已,但是她没有下令加速什么的,自从上一次遭到伏击之后,小月儿也不在行军之际再干出些什么蠢事了,主要是,不再去下乱命了。而且不仅于此,不管天气是否炎热,一身皮甲那是必定穿在身上,如今这里这么乱,要是临战时再着甲,那可什么都晚了,热一点总比丢掉性命要好,就算是小月儿也没有例外。
说起来,轮子这东西中国人老早就发明,例如富贵人家出行的马车,曾经作为坦克一般衡量一个诸侯国实力强弱的战车等等,但是为啥就是没人肯将之用于运输呢?要说工艺复杂,刨出一个同心圆或者再包上一层铁皮什么的,对这个时代的工匠来说真心不算什么很困难的事情,要说造价昂贵,也就是主轴因为易磨损的缘故,需要经常更换而已,但是相对于运力上的提升,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啊!现在的运输,除了水运就是人挑畜驮,那效率和小月儿根据后世见到那些卖水果板车捣鼓出来的大车相比,真心不在一个层面啊!别的不说,光是运输与消耗比就不是一个等级上面的。而这,也是小月儿敢于带着运输队跑这么远的原因,如果换成纯粹的人力或者畜力肩挑背驮,从南阳出发到许昌基本就剩不下多少了。
当又行进了一个上午之后,听着远处传来的喧哗之声,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远处的陈留城下,一群人正在猛攻西门和南门。
小月儿将文聘和魏延都招到跟前,询问道:“今陈留为贼军所困,吾欲待贼军久攻不下,疲敝之时率众击之,可行否?”
文聘和魏延几乎同时否定道:“不可!”
随后在小月儿疑惑地看着他们两人,奇怪两人为何同步率如此之高时,文聘首先解释道:“古之兵法有云,半渡而击之,我军若待敌军撤下之际再行攻击,敌军必有所防备,且我军兵少,实不当如此行事。”
见小月儿脸上还有疑惑之色,魏延也赶紧说道:“如若我军臣敌攻城之际半路杀出,既可打乱敌军部署,又可趁敌不备从容脱身,如若守城将领率众而出,则贼军必军心大乱,如此一来,守军与我军呈夹击之势,则此战可胜矣!”
其实这种事怎么说都有理,但是事情是否会按照自己所想的发展,这个真说不清楚,但鉴于自己在军事统领上的历史表现,小月儿决定还是相信眼前这两位的决定,就好比英语考试一样,去掉自己这个成绩最差的做出的选择项,剩下三个答案命中率终归会高一点。
既然做出了决定,那就事不宜迟立即出发,文聘和魏延各自分领了两个骑兵连的人马,带头冲了出去。不过因为没有步兵,所以也就没有直接一头扎进对方的人群中,而是使用的奔射,一bō_bō箭雨无情地覆盖了对方,顿时陈留城头上的鼓声大作,而城下负责攻城的贼军却是乱作了一团。
奔射可不是什么蒙古蛮子所独有的战法,大汗骑军同样也会,只不过是被蒙古人发扬光大了而已。小月儿最初也提出过这种战法,不过换来的却是高顺的科普,她这才知道为什么大汉朝的骑兵能够把匈奴赶出北方草原,不得不进行西迁,原来大汉朝的骑兵已经如此牛掰了,一千多年后的蒙古蛮子也只是拾人牙慧而已。当然,也不是说人家就一无是处,就像现在的大汉朝廷在总体态势上依旧是压着北方游牧民族在打一样,和蒙元帝国十分相似的,在晋朝自废武功以前,能打的将领在大汉朝也遍地都是。
小月儿此刻也在骑兵队之中,干的是和周围的人一样的对天弯弓,然后进行抛射的行为。这种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事情,其实才是奠定胜利的基石。通过一波又一波的箭雨,不断杀伤敌人,削弱敌人,为最终,也是最后的一锤定音奠定胜利的基础。任何战争的胜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没有基石的胜利也是不存在的。现在的战争理论其实大汉朝已经比较成熟了,像是演义里那种斗将不是没有,但那都是大战之前的开胃菜而已,像这样的小规模作战,直接就是二话不说抡胳膊上,因为完全没有那个必要。
至于贼军们,对于这种射完一波雨箭就跑的无赖战术十分的不适应。两波骑兵来回的奔射,这让攻城的贼军将领很是无奈,步弓手虽说比之骑弓手在射程上要占据优势,但光是从攻城阵地调回来就要花不少的时间,等到调回来的弓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