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升的选择完全是处于现实考虑。
其实从电影的制作、发行来看,风险和波动都相当大,甚至行业平均投资回报率也低于其他几门热门行业。
之所以在普通人心目中,经常会出现“这部影片红了”、“那部大片火了”、“这片子又捧红了几个明星”……,这主要是因为幸存者偏差。能给观众留下印象的,就算是扑街扑到姥姥家的烂片,那都已经是幸运儿,起码能到院线上映。全世界每年制作的影片,能上院线的大概十分之一都不到,绝大多数都被堆放在仓库里发霉呢。
反而是院线,其回报率比较稳定。再加上全世界人口越来越多,观众也越来越多,门票也越来越贵,因此算是一个优质资产。
应该说,丁升的选择是很有道理的。
然而荆建想了想后,突然冒出个新想法:“阿升,我有个主意,很不成熟。咱们在这里讨论讨论,你对好莱坞和香港电影圈都比较熟,不知道我那个主意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俩人开始讨论起来,有时候会变得争论激烈。直到足足讨论了三个多小时,才初步有了个结果,丁升带着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表情:“荆少,我真不是在拍马屁,您实在是天才。”
“哈哈哈。”荆建笑的得意,他吩咐道,“把阿亮也叫来,我答应过他,会给他挣一份家业。其他配合的人该通知也要通知,不过整套计划只能你我知道,不是不相信他们,防止人多嘴杂。”
“明白了,荆少。哦,差点儿忘了,银都的胡经理这几天正在羊城,已经约好后天见面,荆少您有没有兴趣?”
“那就一起吃顿饭吧?”
“好,我来安排。”
“……”
第二天,赵广亮就搭乘了最早一班的飞机赶到羊城,他与荆建密谈了足足一整天,接着心花怒放的搭乘飞机离开……
随后,天使基金会的塞丽娜,德国的马尔文,以及欧联院线几位高层相继接到电话,他们同样一起行动起来……
……
胡觉文是银都机构的副总经理,主管影片的制作发行,算是权利比较大的一位。
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是以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凤凰影业公司、新联影业公司等为主合并而成的香港制片企业,也是大陆地区以外唯一一家国有电影公司。
因此有些方面就很特殊,比如说,银都机构在香港有自己的院线,由二十几家影院、戏院组成。并且一直是香港最大的院线之一。尤其是银都机构的院线从不上映其他电影公司的影片,只上映自己或者大陆其他国有制片厂的影片。属于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小圈子。而许多介绍香港电影发展史的文献小说,就很容易忽视这家银都机构。可实际上,银都机构是从1950年至今,唯一一家生存至今的香港电影公司。并且资产早就超过30亿。起码在香港电影界,一直是很神秘的巨无霸。
另外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就是影片发行。银都机构同样是唯一一家在大陆地区以外制作,但根本不需要审核批准,可以在大陆地区畅通无阻发行上映的电影公司。也就是说,银都机构制作的影片,不需要审核,也不需要进口影片名额,可以在大陆的电影院上映。
由此可见,这个优势有多么的大,未来银都机构会发展壮大,其实也是因为有这个政策。想想看,未来多少境外的电影公司,包括好莱坞和香港那些,为了争夺一个进口名额,恨不得光着膀子直接干架。
然而有趣的是,这时期银都机构的日子却并不好过。虽然曾经发行了《少林寺》系列影片,获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但其他影片大多数都是政治说教味道太浓,套路也是样板戏套路,港澳观众根本就不愿意去看,大多数是拍一部扑街一部。包括自己的院线,更是观众寥寥。
如果放在以前,这倒也没什么,反正主要起个宣传窗口的作用,亏不亏钱无所谓。然而现在改革开放了,需要追求经济效益,银都机构更有着很重要的创汇任务。然而他们拍摄的影片依然是选材僵化,不敢越“政治红线”一步,因此就陷入了某种怪圈,像胡觉文这样的高层更是亚历山大。
因此这次通过朋友相约,约到在香港电影圈新崛起的大亨丁升,胡觉文就想要寻求一些合作。而丁升的种子影业(香港),最厉害的并非是在香港本地市场,而是有着强大的海外发行能力。尤其是香港电影圈原先根本难以接触到的北美、西欧以及东欧市场,为代理发行的香港影片带来了不少的海外票房。
毫不夸张,目前香港电影的火爆,已经超过了另一个时空,海外票房同样也是大大超过。当然,香港明星的片酬同样是水涨船高,制作成本也是大大提升。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就造成银都机构影片扑街亏本程度越发严重。
而在今天,胡觉文就想要寻求能否代理发行一些银都机构的影片。说实话,如果能够多卖几个美元,那也能减轻自己身上不小的压力。
“您好,胡生。”
“您好,丁生。这位是……?”
“荆少。”
“久仰久仰。荆少是在哪里发财啊?”
“和我们食一碗饭的。”
“啊?荆少您……也是投资电影的吗?”
“哈哈哈,抱歉抱歉,胡生,怪我没介绍清楚,荆少是导演。”
“啊?”
“其实一提起名字你就知啦。荆少,我为你介绍已经很累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