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驿动的心有所平复,杨易进入幻境。
李儒已经到了终南山,他说他已经来了三天了,却始终不见杨易。
怎么才能算准进入的时间,是一个让杨易头疼的问题。类似的情况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了。
杨易淡淡地说,“我是因为有事耽误了!”
二人觅路向山上走去,走了没多久,马车就上不去了!杨易让李儒把马车停在道边,继续向山上爬去!
终南山是秦岭的一部分,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放眼望去,千峰叠翠,深谷幽雅,景色是无比优美。可杨易却无心赏景,他急着想找到一处可以藏宝的山洞。可找了将近半日,到处都是起伏的峰峦,连绵不绝,似乎无穷无尽,偶尔遇到山洞,也是那种及宽极阔的洞,这样的洞住人还行,肯定是不适合藏宝的。把宝贝藏在这样的山洞中,一定会被人发现的。
杨易知道,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终南山始终不乏在此修行的隐士。前些年,有个美国人探寻了终南山的隐士,并写下了一本名叫《空谷幽兰》的书,让终南山隐士扬名天下。
这些隐士在终南山修行,肯定不能风餐露宿,那是一定要找个住的地方的。那么山洞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天下最不安全的山洞,就是终南山的山洞。在这里藏宝,被寻找山洞,一心想过穴居人生活的隐士发现的可能性极大。
杨易不认为这些隐士会对这些来自汉末的文物不动心。隐士也是人,是人就会对财帛女色动心!况且杨易认为,后世的那些隐士多数都是附庸风雅之徒,功成名就了,不知道玩儿什么好了!就玩起了失踪。没听说谁谁谁整天饿着肚子,一天奔波于三餐,却想去当隐士的。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隐士是富人的游戏。当然不能否认,这些隐士中也有只为了单纯的信仰或是天性淡薄的人。如《空谷幽兰》中写着的那些过着最为原始的日子,忍受着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孤独和贫寒的隐士,绝对凤毛麟角。更何况美国人一向不靠谱,喜欢吹牛说大话,谁知道这本书的可信度有多高。
眼见天就要黑了,半日都没有开口说话的李儒问,“不知先生在寻找什么?”
“在找我师傅隐居修行的山洞!”杨易没好气地说。
“不知先生能否记得那个洞的大小,宽窄?”
“很小,最多能让一个人爬进去!里面也不大,好像正好能容下一个人躺在里面睡觉。”杨易把理想中的藏宝洞告诉了李儒!只有这样看似无用的山洞,才是最好的藏宝所在。好一点山洞,非得被后世那些来终南山修行的隐士们找到并霸占了不可。
“先生,其实离我们停车的那个地方不远,就有这样的一个山洞,我在等先生的时候,在里面住了两晚,但是没见那个山洞有其他的什么人!想来先生的师傅也不住那个洞里。”
“啊!你怎么不早说!”杨易喜道,“快带我回去!”
李儒说,“先生不问,儒不敢说!”
“嗯!以后在我面前不用拘束,可以畅所欲言!我这人非常随和,不像董卓那么专权、霸道。”杨易适时地鼓励了李儒一句。
哪知李儒说,“其实董相国也很随和。”
杨易一瞪眼睛,“他随和还杀那么多人?”
“这杀入和随和是两回事,再说董相国杀的都是对头,如果不杀他们,就会被他们杀掉。”
杨易听了大怒,缓缓地说,“好啊!既然你如此怀念董卓,去陪他怎么样啊!”
李儒惊了一下,不敢再说什么。
杨易笑了笑,“别不敢说话呀!该说的还是要说。”他又瞪下眼睛,“山洞到底在哪儿?”
李儒又一惊,忙说,“不远了,就要到了。”
离停车地不远的地方,还真有李儒说的那个山洞。杨易觉得山洞非常理想,人要爬着才能进去,里面的空间也不大,李儒这样矮个子的人进去都有点憋屈!
“就是这个洞了!”杨易嘀咕一句。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让李儒把车上拉着的东西都搬进山洞,只把那些从郿坞带出来的绫罗绸缎等给李儒留下了,以便他日后送礼、活动关系……中国在明代之前,金银并不在市场上流通,而是作为国家储备、铸成各种金银器皿以奖赏臣下或收藏的。平常百姓在生活中消费,花的都是制钱。唐代开始钱帛并用,小额消费用制钱,大宗交易则使用“绫”、“绡”等丝织品。白居易诗里就提到过大宗交易的场景,如《卖炭翁》中的“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还有《琵琶行》中的“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等。从中不难看出,在汉唐的时候,绫罗绸缎的价值非常高。
除了这些绫罗绸缎外,另外还有几块金锭。只是简单的金锭,上面没有錾刻着任何关于这块金锭出处的铭文……杨易犹豫了一下,觉得这些金锭带到后世不好出手,金子跟其他文物不一样,属于贵重金属,古时候金子即便传承到了后世,算上其文物价值,也不过就是后世金价的一至三倍而已。也就是说,如果现在的金价每克300元,汉代的金子加上其文物价值,每克也不会超过1000元。当然,那些工艺造型复杂的金银制品不在此列。至今杨易“半山园”的山洞里,还放着大量的银锭,所以他对金银器物并没多大的兴趣……
李儒把所有东西都搬到了洞里,见车上还有一个陶罐,便虚弱地对杨易说,“先生,那个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