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涛喊来酒店的经理,吩咐找些箱子,然后和杨易两个人,把这些银锭分装进了箱子,又喊来几名酒店的工作人员,在二人的监督下,直接把这些箱子抬进包房……这间包房分为里外开间,外间是吃饭的餐厅,里间则放着一张大桌子,桌子上放有笔墨纸砚,似乎是专门为那些吃喝完之后的酒鬼们泼墨挥毫准备的。
包间里吃喝的男女见一下子抬进来这么多箱子,不知道这二人要干什么。都跟着进了包间的里间,杜文涛打开箱子,拿出一块银锭,递到卓世文手中,“卓老师,帮着看下。”
卓世文接过银锭,看了一会儿,郑重地点点头,“好东西呀!嘉靖三年五十两漕银,我们博物院也没有这么完美的品相,像这样品相的,传世的可不多了……”
一晚上总是黏在卓世文旁边的段晓兰问,“卓老师,什么是漕银啊!”
“就是漕运的银两,”卓世文指着手中的银锭说,“比如这块明嘉靖银锭就是明代内河收缴的费用。在明代,漕运属于国家经营,商人通过官船运输需要缴纳费用,民间船只进入运河行驶也要按照航段收取通行费,就跟现在的过路费一样。这笔钱收上来后,官府便把收来的散碎银子铸造成五十两重的银锭,通过漕船押运进京,银锭正面就錾刻上‘漕银’二字。”他又指着“漕银”二字旁边的一行小字说,“比如这块银锭的旁边錾刻着‘扬州五拾两’几个字,就说明这块银锭是运河漕银,是扬州漕运机构铸造的。你别小看这块银锭,能从中解读出不少历史知识呀!”他把银锭递给周云,“周教授,你再看看。”
周云接过看了一会儿,说,“我对文物外行,不过这上面錾刻的铭文秀丽欣长,是明版样式。”
“卓老师,估个价!”杜文涛说,
卓世文沉吟着,“怎么也要七万块,只少不多。现在的银锭市场,价格是由铭文的长度、内容和品相决定的,重量倒在其次。这块明嘉靖官银,无论是品相,还是铭文内容,都属上品。”
跟我的估价差不多……杜文涛说着,把箱子打开,把银锭全部拿出来,放在桌上,数了一下,刻有铭文的共九十六块,没有铭文的七十三块。他对杨易说,“老弟,我全要了,你开价吧!”
他的这句话一出口,把所有人都惊呆了,都纷纷把眼光射向杨易……瞬时看杨易的眼神也不一样了,男人的眼神是那种混合着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情态。而女人的眼神则简单的多,那就是发光、刷刷的发光……几个女人很识趣儿地、润物细无声般地向杨易靠拢着,她们很快就算出了杨易的身价:就算杨易从前是个穷光蛋,可从这一刻起,他就成为一个家财至少几百万的小土豪。更何况,一个人能把银锭拉出来这么多,像是批发大白菜一样卖的人,家底又何止区区……然后她们就围在杨易的身边,嗲声嗲气地杨哥长、杨哥短的叫着……
刚才还嘲笑过国企工会的胖子陆建平,心态最复杂,“他妈的,真是什么人都有呀!这小子玩儿高深,明明是个巨富,却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乞丐,真是不知道该怎么玩儿了,下一步,不会去做变性手术吧!”
杨易大度地说,“算出单价相加后,总价上给杜总一个九五折怎么样。”
“好!成交!”杜文涛和杨易击了一下掌。
总金额很快就算了出来,所有的银锭,加上没铭文的,共计四百八十六万,打个九五折,是四百六十一万七千,杨易把零头七千免了,只收了整数四百六十一万。
交易完成后,杜文涛当场签了支票。
收了杜文涛签字的支票后,杨易心情大好,再上桌吃饭的时候,胃口也有了,他夹了口菜,笑着说,“杜总,什么时候再交易?”
杜文涛一怔,“你还有?”
“这才哪儿到哪儿,今天的交易,不过是九牛一毛。”
杨易没说假话,银锭一共五大瓮,总数只怕有上千块,今天交易的一百多块,占比的确很小。
杜文涛犹豫了一下,说,“我再联系您怎么样!”这短短的瞬间,他对杨易的称呼由“你”转变成了“您”。在他心中,杨易的身家已经变得不可估量了,且不说杨易说这些银锭不过是九牛一毛这句话。就他见过的,杨易随便挂在脖子上的那串红玉珠子,一旦成交,就是天价。他本来对杨易有绝对的心理优势,认为自己主导着和杨易的交易,可只在这瞬间,他这种主导交易的心理优势,就转化成了劣势。他隐约觉得,想和杨易做交易的人只怕大有人在。比如说今天在座的那几位,尤其是卓世文。刚才交易完成后,他看到卓世文的脸都变色了,卓世文是搞文物的专家,清楚这批银锭的价值,应该很轻松地就能算出他挣的差价,更何况大方的杨易还给他打了个九五折,让他轻松地又多挣了二十五万,这钱挣的,跟捡来的差不多。他突然为今天的举动感到懊悔,他本来可以把交易仅限在他与杨易两人之间,可为了炫耀一下实力,他把杨易推到了聚光灯下,只怕杨易很快就会成为临山市古玩市场人们争先抢夺的对象。
若是说杜文涛在心中盘算着得失,那王二中就不知道在想什么了。谁也看不出他那顶被奇怪帽子遮掩着的脑袋中,究竟都藏着一些什么想法。震惊?惶恐?或许是。那天在“三绝面馆”吃饭的时候,他对杨易不太恭敬与礼貌,所以他此时面对杨易,才有些诚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