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尚简朴,不喜空谈之人,弟子本性不是能受此苦楚之人,词锋虽健却也不能逆天行事,此事非子尼不可。”
其实郑玄也是这个意思,国渊年纪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做事却十分稳健,不善言辞却也并不木纳。
而且他曾跟从管宁、邴原等人避乱辽东,对于如何和异族相处有一定的经验。
更难得的是国渊虽然名气已经不小,却不贪图富贵享受,这一点最是为郑玄欣赏。
须知一个人的本性最是难改,想要靠一时的掩饰达到目的是千难万难。
而国渊的简朴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历史上他在曹魏居于列卿之位,但是仍穿布衣吃素食,把俸禄赏赐都分给亲朋故旧,自己却保持着谦恭节俭,最后死在官任上时家徒四壁。
听了郗虑的话,国渊也不推辞,深施一礼道:“师尊既然有命,弟子何敢辞其劳苦,只是害怕才具有限,辜负了师尊的期望。”
郑玄闻言哈哈大笑道:“你以为我是希望你能在短短时间内让明人改弦易帜吗?纵然是仲尼复生也不可能做到这样的事,何况你我?”
“明人原本僻处西疆、不闻于世,不到十年席卷秦凉之地,所依仗的是什么?墨者之功也。现在天下未定便要让其自翦羽翼其可得乎?”
国渊闻言放了心,只因为他也是这样想的,怕只怕师傅年纪已高,等不及而已。
郑玄从怀里掏出一物递与国渊,却是一封书信,乃是身在长安的郑学门徒送来的。
国渊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儒家之罪,君子不器为其一;尚古而非今为其二;奢谈仁恕为其三;分人贵贱为其四;不循法制为其五。
郗虑在旁见了闻言大怒,说道:“此何人哉?不通诗书而妄自尊大鄙薄学问,该杀。”
郑玄微微一笑,说道:“此处只有我师徒三人,不必如此,这话其实是明王李归对一位大儒说的。”
郗虑闻言一顿,旋即说道:“这些话确实说出了也是当今儒学的一些弊病,但是这也不过是因为这些人没读懂诗书而已,并不是儒学本身的错误,师尊不必放在心上。”
郑玄叹道:“没读懂书?嘿嘿,别的犹可以辩白一二,这君子不器,嘿嘿,只怕起仲尼与地下也难以自辩了。”
说到这,他神情严肃的对国渊道:“你此去秦州当隐忍不发,只求能先将教书育人的道理敬献于明王即可,其他的一概不争。”
“我想了很久,道家之学剖析世间大道,可以使人明白世间的规则;墨家之学崇尚工匠技艺,有益于民生社稷。”
“欲使国家强盛、黎庶富足,我儒家也必须有所改变,君子不器和不循法制两条确实是非去不可。”
“我儒家所长真的就只是以德服人空谈仁恕吗?不,其实荀子早就说过法不可废,教人以德、治国以法,才是我儒家未来该走的道路。”
在对李归的观察过程中郑玄自己的的思想也已经在悄悄地改变,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吧。
而促成他如此激烈的改变的另一个不能明言原因是他儿子的惨死。
郑玄只有一个老来才得到的儿子郑益恩,在袁潭进攻孔融的时候他带着郑氏家丁前去救援孔融却被袁谭所杀。
其实这件事上袁谭真的是冤死了,郑益恩就这样冒冒失失的冲了过来,直接就被袁谭的部将给干掉了,袁谭是事后才知道的。
虽然这件事不能完全怪在袁家父子身上,但是遭此打击郑玄依旧恨袁绍父子入骨,只是没有能力报复罢了。
普天之下能抗衡袁绍之人只有李归,这也是他如此热衷于重塑秦州儒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他确实认为自己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儒家,也是为了李归好,可以弥补秦州的隐患,提升秦州的实力。
任何人一旦走上争霸这条路就没有了回头路,只要袁绍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袁家就死定了。
为了这个梦想,郑玄散尽家财招募人手,当建安元年国渊踏上长安徒弟的时候身边跟随着的是两百多同门师兄弟和上千郑氏家丁,还有郑玄唯一的孙子郑小同。
当然了,郑玄能这么决绝也不单单是为了自己。
三家同盟之后世人大多认为国家会就此慢慢安定下来,可是郑玄却知道不是这样的。
他深知朝廷里那帮世家公卿是什么样的货色,这些人一旦安定下来就绝不会安分,而李傕这两年表现出来的懈怠会给这些人动手的勇气。
中原的彻底大乱不会远了,郑玄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况且就算是暂时中原不会乱,可是这徐州绝对不会平静,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不会放任吕布在徐州逍遥自在。
一旦刀兵大起,自己或许没事,但是自己的家人弟子可就不一定都能保全了,所以除了几个自己有了意向的之外郑玄一股脑的将他们都送到了关中。
可能有人会问郑玄自己为什么不去关中呢?其实不是郑玄不想,而是他知道自己目标太大,是不可能到达关中的。
即使郑玄自己没有到来,但是他这样大的举动还是震惊了世人,自然也惊动了李归,使得李归放下一切事务亲自来处理这件事。
实际上不单是对于倾巢而来的郑家势力,对于国渊这个人李归一样十分感兴趣。
在游戏里国渊的的内政能力高达八十多,比阎圃等人还高,智力也不低,从来都是玩家喜爱的内政专才,却不知道现实中是不是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