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程知节笑眯眯的样子萧庭心里就有点打鼓,这老贼是典型的笑里藏刀型,从表面上完全看不出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估计就算是当年玄武门的时候,这老贼也是一脸人畜无害的笑眯眯,然后用手中长槊砸破建成元吉护卫的天灵盖。
“小子的一点浅见,说的不对,两位老将军不许打。”萧庭发现这些爵位到了巅峰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喜欢动手打人,无论男女。
“呵呵,老夫要是想打你,还用得着找理由?”程知节笑眯眯说。
看来有必要练练武了,以免以后被这帮下手没轻没重的老头子老太太一个不留神给打死。萧庭想了想,走到地图前面,在突厥的那大一块上画了个圈,道:
“我一直在山里,对天下局势不是很清楚,敢问两位老将军,不算前隋,咱们大唐从开国至今,对突厥……恩,包括原先的突厥,现在东西突厥,一共动过几次兵?”
“几百几千人的小规模不好说,万人以上的,大约是**次吧。超过五万人的,有四次。”苏定方道。
“取胜几次?”
“突厥是能打的,可朝廷一旦出大军决心动真格的,突厥就不成了。几次大战都是全胜。”程知节道。
“好,那问题就来了。”
萧庭在突厥那一块敲了敲,道:“动了这么多次兵,又是次次大胜,杀了突厥恐不下几十万人口,外加归降了,俘虏的,怕是有百万之众吧。”
具体数字没有人算过,但萧庭这么一提,两位老将也就跟着大概心算了一下,苏定方点点头,示意萧庭所言不差。
“那问题就来了!咱们和突厥打,次次大胜,次次杀人如麻,突厥就算是铁打的,也该被战火给融了吧?为什么他们还要一次接着一次的反?难道突厥人都是傻子,或者说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教训之后,突厥人真的以为他们能打得过大唐,甚至取大唐而带之?”
裴行俭插嘴道:“荒蛮野人,夜郎自大也是常有的事。我听出使突厥的使者言道,突厥人至今还有一部分部族,是茹毛饮血,兽皮遮体,如同未开化的野人一般,就像是野兽,他饿了就抢,哪里知道什么王道礼法,所以才常常反叛。”
萧庭没说话,而是望向两位老将,苏定方沉吟了片刻,道:“修齐你以为呢?”
“几位看地图,这次阿史那攻入庭州……”他手在庭州的位置上点了点,然后才接着道:“这是我大唐境内,当地的百姓多是唐人,官员也是朝廷任命,阿史那贺鲁攻破庭州之后,并不是踞城而守,而是烧杀抢掠一通之后,就退兵。请问几位,当年的东西突厥,哪怕是最强大的颉利可汗、突利可汗,连太宗都被迫和他们签下城下之盟,但他们可曾占据我大唐的国土城池?”
“很少。就算占,也占不了多久,突厥兵强在野战,攻城守城,突厥骑兵的战力十成发挥不出三成。况且突厥人爱财,大多时候都是抢掠一通,勒索些财物就会退兵。”苏定方道。
“修齐的意思老夫明白。”
程知节缓缓开口:“其实从汉朝开始,无论是匈奴还是突厥,这些域外之民就未想过和朝廷争夺天下,他们要的,是钱帛器皿,女人牛羊,然后在域外称王称霸。所以朝廷对待他们,一向是以安抚、连纵、制衡为主。以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果,不到万不得已不动刀兵,而一旦动兵,就要彻底打服。这是朝廷一贯的政策,修齐为何说这政策不对?”
匈奴和突厥都虽然有强盛的时候,甚至可以打到长安城下,但归根结底并没有对中原王朝造成过致命的伤害,就是因为他们不争天下。而后来的蒙古人和满清人却做了相反的选择,直接导致了中国两段相对黑暗的时期。
“问题就在什么是最小的代价,最大的收获!”
萧庭反问:“几十场战争,大战十余次,双方死伤不计其数,消耗国帑无数,最后的结果呢?真的是万国来朝,长治久安?”
不等几人开口,萧庭就重重的一挥手,道:“不是,结果是隔三差五就有做作乱造反,然后咱们又要把子弟兵送上战场,又要把朝廷里那点子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家底消耗在战争上。程爷爷,小子驳您一句,这不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而恰恰相反,朝廷现在以突厥人,制衡突厥人的法子,其实就是不断的投入,养虎为患。各位可以想想,凡是被我大唐扶植壮大的异族,最后他们的刀枪,是不是都调转向了大唐?
不仅是突厥,包括吐蕃、吐谷浑、西域各国,半岛三国……总之一切大唐的邻国,都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大唐,为了抗衡这种威胁,保持我大唐的天朝气象,朝廷每年不得不付出大量的军费和人命,却没法收回一文钱的好处。一旦朝廷有所松懈,或者大唐稍稍衰弱,必然就有叛军。
换句话讲,朝廷年年投入,并没有换来任何回报,反而变成了需要更大投入的理由,等于给大唐带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如今是盛世还好,一旦大唐内部出现了异数,或者干脆说,大唐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这些异族就会变本加厉的像虎狼一样扑上来,咱们之前为了维持大唐强盛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
萧庭一番话说话,苏定方和程知节的脸色都不太好看。萧庭这番话不好听,甚至很难听,等于是全面否定了从太宗皇帝以来,大唐对突厥的一系列大胜。
可事实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