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巡抚上报朝廷请求派兵支援的折子,在朝堂上引起一阵不小波折……
河南作为大清腹心之地自然不能出乱子,河南官场上下被朝臣们好一通批判,尼玛能不能让人省点心?
同时对于安徽提督吴可的不识相也非常不满,尼玛既然河南巡抚衙门向你求援,丫的你就老老实实答应或者拒绝就是。
眼下竟然要求河南巡抚通过朝廷下旨,尼玛的要好处也不着乳齿直白吧?
没谁是傻子,尤其朝堂上精得不能再精的朝臣们,或许他们的眼界不过宽阔,但在揣摩人心上的本事,起码吴可还得再混个十年八年官场,才勉强有可能赶得上这些老狐狸的水准。
不过这手段虽说直白了点但确实够委婉,也让咸丰帝和朝堂衮衮诸公想起吴可的赫赫战功,觉得这家伙虽然没文化了点可确实有能耐。
这就是吴可想要达到的目的,赤落落的阳谋摆在明面上,要么下旨顺便给他点甜头尝尝,要么拒绝他也没损失什么。
等到吴可在三千精锐亲兵护卫之下赶到京师述职之时,得到的就是朝廷命令河南周围的陕西,山西还有直隶清军一部支援河南清军平剿捻匪。
而吴可本人,除了他这一系的汉人大臣之外,其它朝臣几乎没给他啥好脸色看,摆明了的下马威。
说起吴可所在派系,基本上都是以汉人朝臣为主,夹杂少量不得志的满蒙小官僚,势力不大不小但也不容外人轻易挑衅。
他本就是跟着张亮基混出头来,自然成为张亮基这一系人马的核心成员。
没办法,眼下虽然太平军闹腾得厉害,但湘军刚刚遭遇重大挫折,淮军还不知道有没有组建之时,朝廷兵权依旧牢牢掌握在满清大臣手里,朝廷对于汉族大臣的防备依旧严密。
像吴可这般能做上一省提督,并手握实权的汉族大臣真心不多,而且还得接受省城八旗驻防将军的监督防备,日子其实没想象中滋润。
幸好此时正值乱世,八旗和绿营人马被太平军揍得淅沥哗啦满地找牙,这才有了汉族大臣迅速崛起并掌握实权的机会,不然放在和平时期吴可想崛起得如此迅速,估计还得再杀上几万叛匪贼寇再说。
在朝堂之上有了自己人帮忙说好话,让他在京师之时不至于太过孤立,日子虽然不算好过但也说不上艰难。
来之前已经有了遭受冷遇的心理准备,吴可倒是对此并不怎么在意。除了面见咸丰帝于朝堂述职时让他好好感受了一把满清特色之外,其余时间基本上跟张亮基上次入京差不太多游走于自家派系重量级大臣的宴席之间。
至于河南匪患他完全没有放在心上,任由朝廷调兵遣将动作频频,不发表任何意见也没啥特别举动,好似一个完全关的旁观者一般。
这样的表现自然让某些想看热闹的朝臣不爽,与吴可碰面之时少不了一阵冷嘲热讽,吴可对此却是毫不在意,只大义凛然表示服从朝廷命令希望河南剿匪顺利云云让人抓不住任何把柄。
开什么玩笑,河南那十数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的捻匪真那么好解决?
作为邻居他表示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就是安徽清军出征助剿,也得小心翼翼出动主力人马。不是捻匪战斗力有多强,关键他们人数实在太多。
所谓数量引起质变,这一点安徽清军上下知道得尤为清楚,怕的就是几万十来万被击溃捻匪青壮不管不顾一头冲入淮北地区,到时候淮北地区好不容易维持的良好局面将一夜崩溃。
话说淮北地区一直都在努力接收流民,不管是河南的还是山东的。经过一年时间的不断努力,淮北地区接收的外省流民总数超过两百万。
这样的手笔就连朝廷都轻易做不到,不要说一边接收数量庞大的流民,还能继续发展淮北地区经济,妥善安置流民使其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等等举措,那真是功德量让人震撼。
可那都是因为安徽清军上下做好了完善的接收准备,而且于之前就有大量的前期准备已经做好,这才能分批次一**接收外省流民入皖。
关键就在一个提前准备和计划上!
一切大局都在安徽清军高层的掌控之中,这才有了淮北地区的奇迹,而不是一股脑胡乱作为自毁根基。
吴可表现得如此‘大公私’,让人抓不住任何把柄和借口,自然让一干想看热闹和心怀恶意的朝臣遗憾不已,在私下里不表示吴可这厮狡猾狡猾的可不像表面看起来那般好欺负。
如果吴可知道这些朝臣心中想法的话,估计会笑掉大牙也说不定。
他之所以能够稳坐钓鱼台,好似队河南剿匪事务一点都不在乎,那是因为他真不在乎这事。
三省清军要是能剿灭河南捻匪,吴可对此也持欢迎态度。
不是他矫情什么的,怎么说十几万四处流动搞破坏的捻匪,都不是让人喜欢的角色。
河南被糟蹋成什么样,没谁比他这个邻居加清楚明了。拜捻匪所赐,今年河南的春耕算是彻底耽误了,河南百姓今年的日子绝对难过,这样的祸害早解决早轻松。
当然想要解决数量高达十数万以上的捻匪武装,朝廷所派三省加起来刚过两万清军人马,想要有什么亮眼作为真的很难。或许刚开始时能小胜一两场,只要不能在短时间内速解决麻烦的话,以后的纠缠战有得三省清军头疼的时候。
至于三省清军要是剿匪不利,或甚者反倒被捻匪给剿了,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