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武再兴以前,工部是六部衙门中地位最低的,从工部转到其他部去当同级官僚,都可以算是升官了。
到了仁武改制之后,工部的重要性却迅速攀升,很快就超过了原来很多清贵衙门,成了最为重要和最庞大的部门。
主要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各种工程建设项目,各种工业与技术发展项目,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了。
楼房、城市、矿山、码头、铁路、工厂、船厂、水利、大炮、战舰、科学、技术、发明等等,理论上都归原本的工部管。
工部衙门下属的清吏司,也从最初的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个,迅速拆分、扩充、增加到了后来十几个。
由于衙门规模越来越大,工部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被陆续的拆分调整了好几次。
首先是公路、铁路、码头相关事务拆分出去,加上兵部的驿站系统,组成了“汇部”,取汇通天下之意。
河渠、堤坝、水库、灌溉、供水等水利相关事务拆分出去,单独组建了“水部”,掌管所有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楼房、宫殿、要塞、城市规划与建设相关事务拆分出去,组成了“建部”,差不多就是建设部。
矿产、矿山相关管理事务,转交给了扩充后的太仆寺,太仆寺成了自然资源部,同时监管马匹、车辆、舰船登记。
但与此同时,又把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军器设计与生产,全部转给拆分后的工部本部。
现在工部的职能,主要是工业和工厂管理、武器装备设计与生产、军民舰船设计与生产、技术发展研究和促进。
不过最近已经有风向,要把武器装备和舰船相关职能,再分出去单立一个部门。
让工部只管工业和技术发展,因为工业这个概念的容量是随着工业化持续膨胀的,现在单立一部也不算小。
更何况还有促进技术发展、管理大工匠职称的职能,再单列一个科学技术部都没问题。
也就是说,已经拆了好几次的工部,现在仍然是个大部门。
工部在这次即将开始的改革中的主要任务,包括协调皇室财团开放的行业中的工业行业事务,协调撤藩过程中帝国本土与藩国之间以及各藩国之间的工业行业规范差异事务,协调藩国工匠与帝国工匠的各种权益福利合并事务等等。
都是忙起来都没头的工作。
幸好劳动局相关的事务交给了吏部去管,实际上这事儿交给工部和户部也都行,但是户部可能比工部还忙。
他们要处理藩国民众的公民权利和户口调整,这涉及到数亿人未来的社会地位。
但是劳动局相关事务上,工部也不是完全不用管了,只是成了辅助角色而已。
还是要配合吏部工作的,要为确定劳动报酬、劳动时间等规范提交各种资料,总结和转交工匠们的建议。
现在整个衙门内外上下,到处都是拿着、抱着各种资料的官吏,在各个房间、部门之间穿行、交换、翻找。
各种各样的噪杂人声,有线电话的铃声和说话声,在整个办公区中混合在一起,显得格外的热闹也吵闹。
朱简炎两父子走进门,明显有些毛躁的接待人员努力挤出个笑脸,用最快的速度打完电话,快步跑出来接待。
虽然隐约觉得朱简炎父子现在过来是添乱,但是面对一个皇子亲王和尚书级的官员,任何人都不能怠慢。
接待的官员把两父子请去会客室,送上茶水耐着性子陪着聊天,同时另外安排人立刻去通知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邹炳泰,今年已经64岁了,已经到了仁武新制规定的退休年龄边沿,最多再干一年就该养老了。
他本来是准备跟老皇帝一起退休,正好给新皇帝多让出一个尚书职位,结果临退休碰上了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拿着打电话放不下来的邹炳泰,听到属下官员过来通报的消息,心中顿时就感觉有些无力。
他参加了昨晚的御前会议,知道这两父子现在担着什么责任,知道朱靖垣拿着让所有衙门配合的圣旨。
只是邹炳泰也想象不到,这两父子来找自己能干什么,准备插手藩国的工业相关事务吗?
但不管心中如何疑惑,无论是拿着尚书衔的朱简炎,还是得到了满朝文武好感的皇孙朱靖垣,邹炳泰都不能放着不管。
邹炳泰尽快打完了电话,然后迅速的整理了仪容,快步去客室去跟朱简炎父子打招呼。
双方正式见面,主官和长辈摆出非常友好的姿态,亲切客气的互相问候,笑呵呵的喧闹几句。
不过工部现在忙得很,所以寒暄环节很快就结束了,朱简炎直接开口帮儿子说明了来意:
“今日前来叨扰大司空,盖因小儿靖垣在军器上有些不成熟的胡闹想法,希望大司空选派人手帮忙验证……”
大司空是工部尚书的敬称,这种来源于周代类似职务的敬称,六部七卿等重臣都有对应称谓,也是当时的习惯。
随着朝堂部门不断增加,大量新增的部门尚书没有类似称谓,站着原有六部七卿位子的官员,就更加喜欢这种尊称了。
邹炳泰听着朱简炎的话,总算是明白了朱简炎父子的来意,但是心中的疑惑也上来了。
邹炳泰比朱简炎更加清楚,现在不是比以前,军器越来也复杂精巧,只有高学历的大工匠才能参与研发。
朱靖垣这个十五岁的皇孙,就算是能有一些好的创意,那也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