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府里,钱焘和钱妃二人回到后,便挥退了下人,密谈起来。
“兄长,咱们就全部押上么?”
钱焘微微摇头,“咱家从来不做这种孤注一掷的事,今日一来是迫于忠王的压力,二来他也的确有非常大的潜力,但这世事总会有个万一,咱们面子上要竭尽所能,但还是得有所保留。”
“说的也是,我觉得这忠王似乎喜欢剑走偏锋,就这次的事,阎贵妃一定早有后手,凶险未知,可忠王还打算行险,我觉得他过于托大了。”
要从个人感情来说,钱妃绝对是憎恨赵孟启的,但世家子弟自有处世的准则,除非失去冷静,一般都不会感情用事,凡事都以利益来衡量。
如今钱家既然向赵孟启靠拢,那就是看好预期收益,但如果赵孟启翻车,那钱家的投入就都要打水漂。
钱焘揉着额角,思考了半晌,“恐怕不只是阎贵妃啊,谢相公怕是也免不了动作一番了,咱们且先看忠王如何应对吧。”
与此同时,几名官员正匆匆赶到谢方叔府上求见。
谢方叔进入辞相状态后,十几天来足不出户,也不再接触公事,安心按照惯例隔上些日子递交辞呈,直到官家批准为止。
府上显得也很平静,也没有急着收拾行李家当,或许是谢方叔为官还算清廉,为人也较为俭朴,没有太多东西需要收拾。
这些日子也少不了下属同僚前来拜见,但谢方叔一般是谢绝的,甚至门房那里就直接拒绝了。
但今天这几个官员却很执着,大有不见谢相死不罢休的架势,门房不得不硬着头皮去为他们通报。
“相公,有三位官人执意要见您,说是事关重大,小的见他们着急上火的样子,不似作伪。”
谢方叔正立于案前,挥毫泼墨,在雪白的纸面写下一个大大的‘静’,从旁边满满一大叠字稿来看,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个了。
被扰了兴致,他无奈一叹,缓缓放下毛笔,用布巾擦拭着双手,“连你都顶不住,看来是非比寻常了,罢了,就见见吧,把他们迎到花厅奉茶,老夫更衣便来。”
不久后,换了一身道袍的谢方叔走入花厅,三名官员立刻起身施礼拜见。
“诸君不必多礼,且坐。”谢方叔入座后,也不拐弯子,直言相问,“以清、子敬、文锡,你三人联袂而来,到底有何要事啊?”
赵崇洁,字以清,乃是宗室远支,现任太常寺丞,“谢相,午间发生了一件大事……”
他将忠王大闹钱府之事简略讲述一番,“此事已经沸沸扬扬,传遍了临安。”
“此事与老夫何干?”谢方叔闲置十几日,似乎失去了政治敏锐。
黄师雍字子敬,任秘阁修撰,为他解释道,“忠王莽行无道,暴虐不仁,岂可为君?我等正可借此契机,全力弹劾,以正朝纲,再请官家择储。”
又来?仅凭这点小事,怎么可能动摇忠王的地位?
谢方叔摇摇头,“老夫已然辞相,哪里还有资格干涉朝政?”
“师相,如今官家并未准辞,您依然在职,匡扶社稷肃正朝纲在所难辞!”李纶李文锡急忙劝诫,并且说道,“即使师相这次辞相无法挽回,但以后呢?若是忠王正位,您便再无复相可能了。”
这话正正的打在了谢方叔心坎上,在大宋官场,起起落落很平常,风云变幻之下抓住机会便能起复,但前提是御座上那位肯给机会。
可是在任何人看来,谢方叔已经把忠王得罪到死了,只要忠王还是储君,甚至接掌大宋,那永远都不可能会让一个仇人再次出现在朝堂上。
对现在的谢方叔来说,不如抓住忠王的把柄背水一战,废了他的储位,那就算惹得官家厌恶和恼恨,但不管换上谁做新的储君,都得承谢方叔一份天大的人情,这样一来,还怕没有机会复相么?
深思熟虑了好一会,谢方叔很是意动,“那你们打算怎么做?”
黄师雍回道,“先让风潮酝酿几日,等到朝野上下都对忠王抨击不止,议论不休时,谢相挟大势裹民意,再次召集百官,一击必中!”
就在几人继续商讨之时,离着谢府一坊之隔的丁大全宅中,也聚集着一群人正弹冠相庆。
“哈哈,真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啊!”
“这忠王…看着比以往聪明了,没想到依然做出这种傻事,不好好待在宫里稳固储位,居然跑出来惹是生非!”
“嘿嘿,这可是他自己把刀把子往别人手里塞,这次看我察院一展雄风,好好教教他怎么做人!”
“最近宫里那位,对咱们颇有不满,我等正愁如何立功赎罪呢,这忠王倒是自己送上门了!明日我便呈上弹章,看他还坐不坐得稳!”
丁大全面含微笑看着党羽们欢呼,摆着手,“稍安勿躁!弹劾之事不着急,过几日再说。”
“咦?子万兄这是何意?难道咱们不该趁热打铁么?”一群党羽都疑惑的看着他。
被目光注视着,丁大全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其实上午的时候,宫里就已经传话出来,大约把计划告诉了他,让他做好配合行动,只是没想到忠王这么快就中计了。
“宫中已经有所安排,过几日或许会有惊变,还有就是,如果没有意外,侍御史的位置,明日便可确定下来。”丁大全说着,脸上带着些许得意。
众人一看,意识到吴衍入罪后,空着的侍御史一职,终于要落到期待已久的丁大全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