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李非拿来的项目报告,梁铭川摘下眼镜抬起头说,在香州建一家高档宾馆有多少人住,应当是做一家中档宾馆吧?
李非说,您说得很对,我们的建造标准在大城市属于中档,但在我们香州市算高档。
李非小心翼翼地应付着。边说边拿眼观察梁铭川的反应。见梁铭川微微颌首,便继续说,我们只有在香州建一家最好的宾馆,才能在众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你们香州市宾馆行业的档次也是太低了。梁铭川难得一笑,硬件差不说,管理水平也差。早晨想多休息一会都不行,服务员常常不经允许就开门进来了。
这是几天来李非第一次看见梁铭川笑。李非也跟着笑了。他说,处长您支持我们把新的宾馆建起来,以后再到香州就不用受罪了。
小李,我现在实在是拿不出钱来。梁铭川说,就算给你一百万,我还很吃力,你也建不起一家宾馆来。
李非心里窃喜,说一百万不够,您再多给一点就是。
最多只能一百万。梁铭川严肃认真地说。
李非狡黠地笑道,也行,今年您给我们一百万,明年再给我们一点。
不行。梁铭川皱眉摇头笑着。
从第一眼见到李非起,梁铭川对这个年轻人就有好感。是因为他风度翩翩,彬彬有礼,还是其他什么,梁铭川没有多想。
他不知道,一个人对另一人的好感,有时是不需要理由的。
但作为借贷双方的特殊关系,他只能把这种好感严实地藏在心里,每每总是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以生硬的语言来回答他。但见到他感觉委屈时,心里又忍不住生出些恻隐来。
他知道,这个年轻人想方设法地接近自己,千方百计地迎合自己,他是有目的的。他想从他这里拿到贷款。
但他一切都做得那样自然,那样入情入理恰到好处,让人看不出丝毫的做作和别扭,感受不到勉强和压力。
他被他的真诚和执着所打动。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年轻人是一个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是一个值得他帮助的人。
梁铭川说,我给你一百万元,你再去找一找你们地方财政,找一找市商业局,让他们都拿一点钱。不能光靠我们银行。
李非连连点头。其实李非心里明白,市财政经费年年紧张,商业局更是捉襟见肘,要想他们在钱款上给这个项目有所支持是不可能的。
这种实情李非就是打死也不敢讲出来,不然,把梁处长一百万元的贷款承若吓回去就麻烦了。
下午一班人回来,李非给高正新汇报了情况。很快大家传开,夸奖李非有板眼(能耐)。
我就看得起李经理,办事负责,又有办法。这几天大家都出去玩,他却借机会与处长搞关系。
高正新夸李非时,心情复杂的杨刚强看了王志愿一眼。看得王志愿有些不自在。
李非私下问高正新,精米项目贷款的事进展得怎么样?高正新忧郁地说,还在等总行的意见。
晚饭后,梁铭川把柳青,付小英和李非一起叫到他的房间。梁铭川说,小李这里我准备给他一百万元商业网点贷款。回去就办。你们要给迅速落实到位,专款专用。
付小英表态:我们一定按处长的意见办。
柳青说,这一百万给他远远不够,我们地区银行也准备尽一份力,另外给他们伍十万元网点贷款。
梁铭川满意地点着头:好,抓紧办。
李非早听付小英说柳青是梁处长的得意门生,今日一见,更始信无疑。
处长您偏心。付小英笑说。
梁铭川说,我偏啥子心?
付小英说,人家米厂项目跑了三年,还没拿到一分钱。李经理的项目报告都还没到省行,您就给他一百万。
梁铭川听了,微笑不语。
李非编故事说,处长跟我说,小李你这个项目我本来是不想给钱的,那个柳青和小付总是在我面前帮你讲好话,让我不给不行。
柳青笑说,看来我们省地市sān_jí银行都偏心了。
李非问,米厂项目这次有希望吗?
柳青看看梁铭川,说有点难。
你们两人对这个项目怎么看?梁铭川问柳青和付小英。
付小英说,实事求是讲,对他们这个项目我们市行到现在还吃不准。
柳青也说,这个项目跑了三年,市场有了很大变化,技术上的优势不知现在如何。
梁铭川说,司长问我,我心里也底气不足。
付小英说,而且这个项目一直是我们市财办和市粮食局拿在手上办,项目的具体实施人,米厂厂长的为人和能力如何,我们银行了解的并不多。
李非说,我与王厂长住一个房间,人是干事的人,也很着急,就是自己使不上力。处长您能帮就帮一帮人家。
想到自己饭店这个项目也是空想多年,李非不免有些惺惺相惜。
第五天,杨刚强出面,找在京工作的战友借了一辆面包车,安排集体去长城。
梁铭川还是不愿意出门。众人见劝说不动,都要李非去做工作。好像处长能听李非的。
李非以前虽然多次到北京出差,都是来去匆匆,许多地方没有去玩。这次见人家去玩,自己也曾动心。只是自觉重任在身,不敢放开。现在事情有了眉目,当然竭力拉处长一起出门。
梁铭川也算是给足了面子,半推半就,跟随大家一起上了车。车行至半路,因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