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字典这玩意,朝中百官并没有那么陌生。
之前李盛在长安,初建城西书院之时,就曾经办过一件大事。
在这件大事之前,李盛先造印刷术,普及天下书籍,破除世家垄断。
而接着,李盛又给出了一发暴击,那便是这字典。
有了字典,天下任何人,就可以无需大儒先生带着,也能顺利阅读……
甚至不但可以阅读任何陌生、艰深的书籍,同时还能在阅读之中,几乎无师自通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字码。
这么恐怖的东西当初一问世,消息一传开立刻就给五姓七望一帮人整懵逼了。
要是这玩意大肆传播于天下,只怕……
只怕世家大族赖以维持尊崇地位的所谓“学识”,尤其是对古圣典籍的解释能力,那就彻底作废了。
日后地位凋零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甚至可以说,
如果只是科举,那么最多……可能也就在世家大族内部引起一些内卷风波,但归根结底,寻常百姓……
哪有能力在读书这种事上,与世家大族这种存在周旋。世家大族在东汉又被称为士族,即便拼科举,其实也只是李二为百姓掀开了一条口子,而实际上……掌握社稷权柄的,依旧是这些世家大族,无他,竞争力还是太强了。
但有了这字典,寻常百姓就有了自行发育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对于百姓之中每个个人而言,短期的直观的好处或许不如科举,毕竟金榜题名多爽……
但是长远的说,对于百姓整体,这威力却就比单单科举要大的多。
这件事在消息灵通的五姓七望内部很是引起了一阵震动,不过……
或许是李二他们没有准备好,这部“字典”最终并未刊印成书,于是紧张和忧虑也被随之而来的各种事务暂时掩盖过去。
不过,久而久之,渐渐地五姓七望其他人也都知道了这件事。
不过到了后来,这件事还是出了岔子,消息总归是流传出去了,衍生出诸多传说。
不过到了此时,恐惧才又被翻了出来。
一本识字读本,这已经够恐怖了。
现在李二居然还要加上字典,将这些东西全部复制出无数份,分发给百姓……
那日后人人都成了读书人,岂不就等于没有任何“读书人”了??
这……
念及此处,众大臣终于恐慌起来,几乎个个面露惊骇之色,面如死灰。
而大脑一片空白!
李二这个决定要是推行下去,那只怕全天下的世家,都要从此被刨去根基了……
而李二完全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机会。
满脸微笑的接着就说道,“诸位忠贞体国,这许多问题朕还真是没想到。不过……”
“既然有诸位提醒朕行之,那……朕好像也不能忽略了诸位的美意啊!哈哈哈!”
李二哈哈大笑,畅快至极。
这帮人简直可爱的要死。
既然你们非得东说西说寻章摘句来对线,那朕又何妨成全你们?
而李二这么一说。
下面无数官员,脸色就算是彻底呆住了。
这下……
麻烦大了。
萧瑀面如死灰,双眼无神,瞳孔涣散。
这下……
好像真的闻到末日的气味了……
……
李二宣告举国开始启用新的识字读本和字典的同时,在这场朝会之外……
长安城南一片大宅之中,有人正在置酒高会。
丝竹袅袅,舞姬偏偏,端的是热闹一片。
而在这片热闹之中的主角,不消说,正是……
王景和裴寂等人。
当然,除了他们俩还有李天城,崔白鹤,以及荥阳郑氏、范阳卢氏这一大片人。
此时要说五姓七望这伙人搞到了什么大好处,那倒也真没有……不过还是有一点的。
这个时节是深秋,时间已经快入冬了,正是秋收的末尾。
虽说这一年五姓七望这个集团也是损失惨重。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尽管受害不少,但相应的……这一年的秋收,和往年一样,又有不少地方受灾!
江东一带还好一些,毕竟本就气候温暖,不是离谱的大灾也很少产生流民,等闲是没有的。
但江河以北就不太一样了,那里许多地方本就可以直接算是“苦寒之地”,农业原本就不发达,一旦遭遇水旱蝗灾,更是哀鸿遍野。
而这样的情况几乎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毕竟不是这里就是那里,总有不走运的地方,百姓就要变成饿殍。
而这种时候……
没有存粮的百姓倒霉,但有存粮的,就有红利可吃了……
这一年如同上一年。
损失惨重的王景等人,再一次重新收获了无数土地!
当然,因为在杭州办造船大业之事,王景等人损失极大,这次即便苦心经营土地也很难说回本。
大概也就堪堪恢复到了往年的七成左右。
不过,这影响也不大。
经历过这许多风雨,现在的王景,李天城这群人心态已经好的多了,也知道……
现在和李盛,还有李二的斗争,应该是要常态化了。
虽说李二这暴君搞了许多恶政出来整肃天下,不过王景等人现在要平静的多。
毕竟归根结底,大家持有海量的土地,良田万顷。
有这许多土地在手中,即便李二要作妖,又怎么能轻易重创大家真正的根基。
受损再多,这不又回来了?
天下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