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都风雨骤来的粮食危机同样在华夏国内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应,新闻的报道再加上营销号的炒作,一种莫名的担忧开始浮出水面:
粮食危机是不是真的要来了?
我们会面临同样的危机吗?
我们……会不会挨饿?
这个存续了数千年的民族,在历史上,其实是不缺乏有关饥荒的记忆的。
“岁大饥,人相食。”
“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史书上短短的一句话,其实已经写尽了在一场大饥中,底层民众所经历的痛苦。
所以,在这样一代一代的记忆传承下,哪怕是生活在最优渥的新世纪的年轻人,其实对于饥饿,也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恐惧。
网络上把种地调侃成华夏民族的天赋技能,但仔细想去,那也许并不是什么所谓的“天赋”,而是,教训。
我们必须得学会种地,才能在哪怕最艰难的情况下活下来。
那么无地可种的时候呢?
只有屯粮!
于是乎,国内舆论上出现了一大堆有关屯粮度灾的推送文章、短视频,每个博主都用理性客观的方式教育大家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囤积一定的粮食、以应对不时之需。
但他们却没有想过,在当前的环境下,在危机已经渐渐发酵的情况下,他们的一条视频,在经过数次的传播放大之后,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
叶舟坐在办公室里,手机里刷新着网络上最新的消息,良久之后,他放下手机对坐在对面的陈昊说道:
“情况开始起变化了啊……原本是一些科普博主在说明有限屯粮的好处,慢慢地就变成了现在需要立刻屯粮,再传播一段时间,我估计都会开始抢购了。”
“国人的性格就是这样的-----可以说是危机意识太强吧,但是这种危机意识,在有些时候也会惹麻烦。”
陈昊点了点头,回答道:
“是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实是这样。”
“如果是其他的商品还好,抢不到就算了,也不影响基本的生活,但是粮食这种东西,一旦抢购的风潮开始形成,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发展越离谱。”
“到最后的时候,甚至会有一些人因为价格过高完全买不起、或者完全买不到粮食。”
“不及时遏制的话,哪怕是粮食供给最充足的国家,也会饿死人的。”
停顿了片刻后,他笑了笑,开口说道:
“不过还好,起码现在来说,我们是完全有能力应对这种抢购的。”
“要么进行统一的资源调配,要么释放陈粮,肯定不会像阴都那边一样,就那么一点价格上涨就搞的手忙脚乱的。”
“那也不算‘一点上涨’了吧,都翻倍了。”
叶舟无奈地摇头说道。
“再翻倍,整体的体量也就那么大,如果把我们的小麦拿出半个月的存量来倒进阴都市场里,他们的所谓高价立刻就会被冲垮。”
“这次危机的关键,实际上根本就不是粮食的实际缺口,还是人们心里的缺口啊。”
听到这里,叶舟点了点头。
片刻之后,他继续问道:
“但是,我们现在也还没有到能释放最后的消息的时候吧?目前的应对,主要还是靠库存?”
“这个阶段的对抗强度,靠库存就足够了。”
陈昊信心满满地回答。
……
晚上7点,深城,同福粮油商店。
从上午6点钟开始,这家平时顾客稀少的商店门口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排队的都是附近小区的居民,他们的目的也都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买米。
店主站在人群的最前端,声嘶力竭地对着手里的喇叭喊道:
“街坊们,今天我们真的要下班了,我们已经忙了一天了,调货都调了好几趟了,请大家要买米买油的明天再来吧,我们要打烊休息了!”
听到他的话,队伍里的人一阵骚动,其中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走上前去,温和地递上了一瓶水,然后开口说道:
“小刘啊,你再坚持坚持嘛!你看咱们街坊都还没买到米呢,这要是明天再来,卖完了可怎么办啊!”
店主哭笑不得地看了老太一眼,回答道:
“王老太,您好歹也是知识分子了,怎么也跟他们一样呢?您自己看看我后边车上这米,别说明天了,你们一人买二百斤,我都能卖到下个月去,我上哪儿卖完去啊?”
“真的,老太,没有必要!”
“这都什么年代了,我跟您说,我今天去总站调货的时候,人家压根连眼皮都懒得抬----这点货人家真的看不上!”
“也就是你们,一天天看了点视频就觉得缺粮缺粮,上哪缺去啊!前两个月那价格跌得我一个二手贩子都要亏本了,您自己想想咱们粮食有多充足吧!”
他所说的东西全都是亲身经历的实际情况,但在这些排队屯粮的人眼里,却仍然没有什么说服力。
王老太还没有说话,一旁的一个老爷子便凑上前来说道:
“小刘,你这话就不对了!现在是不缺粮,那万一以后缺呢?”
“现在不买,等缺了再买?那还买得起吗?”
“我活了一辈子了,见过的世面不比你少,你也别忽悠我了,抓紧卖吧,实在不行你就涨价!挣钱总没错吧?”
店主眉头一皱,有些不悦地开口道:
“李老头,你一天天就整这些没用的,好好下你的象棋不行吗?来这凑什么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