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这副简短的遗诏,素来粗枝大叶的胤誐跪在底下率先呢喃似地质疑起来:“不可能!这不可能吧!皇阿玛怎么可能会把皇位传于四哥?这不合逻辑啊!”
“十弟!”胤誐近旁的胤禟蹙眉提醒他:“莫不是你在怀疑皇阿玛的决策?”
“这,九哥,弟弟自然不是这个意思。可你也知道,皇阿玛最反对咱们的,就是独宠妻妾了,怎可能会……”胤誐挠挠头皮,百思不得其解地解释了一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跪在胤誐另一侧的胤禩,心下一阵紧窒的疼。
皇阿玛,终究是弃了他啊……宁可选不纳妾室,只得嫡福晋一人的四哥,也不肯让他这个”辛者库贱妇所出”的子嗣承继大统……
口喻加上遗诏,不言而喻,雍亲王胤禛——他的四哥,已经轻轻松松夺得了他和其他几位有心兄弟觊觎了多年的一切……他,该死心了……
想到这里,胤禩只觉得浑身一阵发冷。望着眼前这座已被大雪倾覆的皇宫,眼底却逐渐有湿热涌出。
心心念念执着了半辈子的信念,就因这么一句仅三十一字的短短遗诏而终成定局,胤禩觉得,这一切怎么会如此讽刺呢?
此前一直认为最不可能是竞争对手的四哥,竟然越过其他兄弟,跃居人上,得到了他和其他兄弟放弃诸多、渴盼得到的权力……
凭什么!这到底是凭什么!凭什么他能得到皇阿玛的赏识?凭什么他能登上大统之位?为嫡妻许下不纳妾之誓言的他,不曾做过任何努力的他,凭什么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得到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为之不懈的一切?
胤禩悲凉地想着。双拳紧攥于身侧,极力忍着心底的嘶吼和质问,听着隆科多宣读完先帝遗诏后说着先帝对他们老臣交待过的事宜。已经想不出今后还有什么是他的企盼……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六,雍亲王胤禛受先帝遗命。继任大清帝王的遗诏对文武百官下达,胤禛身着龙袍,接受百官的三跪九叩。
淡淡扫了一圈伏跪于下首的正殿文武百官。胤禛面无表情地接受着他们的朝拜,心下清明地很:这这间,究竟有几人是真心诚意接纳他为新任帝王,又有几人是心怀鬼胎……
不过,也就这个过渡期吧。待所有先帝遗留的问题解决,他就打算卸任不做了。
人人心羡他能得大统之位,岂会明白他其实一心只想带着娇妻遨游世界?
不过。目前还不行。
先帝病重期间,朝堂内外风云诡谲,老八和十四更是不遗余力地布置着夺嫡的计谋。
如今,虽然遗诏已经通告天下——他,爱新觉罗.胤禛。乃先帝任命的正统新帝,可难保不受其他有心人的觊觎和暗算。
至少,在将帝位顺利传承下一代之前,他要将这一切纠葛、纷乱彻底铲清、洗净……
好让槿玺安安心心地随他远渡重洋,好让子嗣们能在京城和顺安稳地开枝散叶……
三跪九叩后起身的文武百官,虽然还有些不习惯新帝的沉默,可望着上首这位端坐龙椅上、始终不改肃然之色的新帝,都不由得心生敬畏。
对于雍亲王胤禛,这些臣子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对他实地勘探后提出的河工治理方案。对他用尽一切手段、为户部追回的税款,对他当年不纳妾室、只娶嫡妻的誓言……他们都历历在目,为之钦佩,也为之赞赏。
可,他如今不再只是一届亲王,而是高居皇位的大清之帝。日后若依然不纳妃嫔、不充盈后宫,那么……
不少想法超前的臣子在胤禛沉默的片刻间,已经联想到了整个后宫就皇后一人、继而又想到了极有可能权倾朝野的乌喇那拉家族……无论如何,他们要阻止这样的结局发生……
…………………………
十一月二十这日,新帝宣旨改年号为“雍正”。
从先帝驾崩到这一日,期间也就不过短短七日,却犹如过了数年。
这期间,允褆、允礽依然被圈禁着,得知康熙往生,胤禛即位,皆有种啼笑皆非的感慨。
少时的他们,兴许还嫉妒、暗算过老四,可最近几年,他们被废的废,被圈的圈,冷眼旁观着其他兄弟们的夺嫡势态,对于胤禛,老实说,他们除了艳羡他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福晋一连多子的好命外,就没再其他想法了,更别提拿他当夺嫡的竞争对手之一下注了。然而,最终,却是他得了这个高位,真该叹世事无常、风云无向吗?
至于允祺、允祐、允禟、允祥,甚至是年纪轻些的允禄、允礼这几个兄弟,因为原本就和胤禛较为亲近,对于他能得帝位,莫不抱着赞同的态度。
老三允祉是个附和派,见大多数兄弟都向着新帝,他这个诚亲王自然也就诚心辅佐了。
唯有老八允禩和十四允禵,哦,后者因为名字和新帝同音,被赐名允禵了。
老八亲耳听到了先帝的口喻,心里再觉得如何不公,面上也得毕恭毕敬地尊称胤禛为”皇上”。都说胜者为王败者寇,这件事上,他就是败者,只得接受命运赐予的结局。
抚远大将军允禵接到康熙驾崩、雍亲王承袭了大统之位的讯息后,连夜马不停蹄地从西宁赶往京城,半途上遇到前去接洽他大将军一职的贝子延信,当众被迫缴纳了抚远大将军的信物,心下越发悲愤。
一连赶了数日路,死了数匹良驹,终于赶回了京城。无奈,终究还是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