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这几年都忘记了一个势力,那就是后金。
自从投降了大明,成为藩属并且自降为部落级别的存在,后金至少也不算太凄惨,至少大明还赏了他们土司职位。
只是那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心中自然不会对大明有任何感恩戴德的意思,相反仇恨随着生活渐渐窘迫而加深了。
这不奇怪,昔日他们可以不断南下掳掠大明的百姓,然后作为努力为他们进行生产。而他们满人只需要不断学习骑射本事就可以了,所谓的财富就交给奴才来生产。
投降以来,他们已经根本没办法南下,大明的火器越来越先进,南下的成本也越来越大,不划算。抓不到奴隶,自然也就不能够生产财富,哪怕原本还有一些奴隶,奴隶也会生出新的奴隶,但满人同样会增加。
不得已,他们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只能够朝着蒙古方向发展。
本着蒙满一家的想法,后金的阿哥贝勒们纷纷迎娶蒙古部落族长的女儿,然后把自己的公主下嫁给蒙古少族长。通过一连串的联姻,双方迅速融合到了一起。当然,这里所谓的蒙古,是靠近后金的那一部分,在西边,还有更多的蒙古部落处于散居状态,至少如今的蒙古,还没有组建出一个强大集中的政权。
现阶段后金的奴隶,很大程度来自这部分的蒙古部落。他们和联盟的蒙古部落一起,西去狩猎并征服了十多个大小部落,只是掳掠到的人口还是太少。于是后金不得已,又适当朝着北方探索。
在北方,除了一些偏远的生女真以外没有别的存在,而且非常稀少。久了,也就失去了探索下去的意思。
最后,还是选择了老路子,朝着东边发展,对朝鲜进行攻击。
似乎大明默认了这种番邦之间的攻击,只要后金不占领朝鲜太多的土地,搞得别人上门说大明身为宗主国却不帮助藩属国这类的话语,那就默认了。
黄台吉完全把握住了大明的这个心思,每次只是掳掠了大批的朝鲜人和金银财宝,却不占领朝鲜的一寸土地。这就使得朝鲜几次向大明哭诉,大明都保持了沉默。
几次掠夺之后,后金多少恢复了一些元气,资源也丰富了许多。
最重要的是,后金和郑芝龙搭上了关系。那是通过郑芝龙一支来朝鲜做生意的船队,勾搭在一起的。
郑芝龙需要朝鲜的各种特产,包括一些比较名贵的毛皮、木材和人参。当然畜牧生意也可以,不过只做战马生意。别的也不是不能赚,但是利润太小了,且畜牧占据的空间太大,单纯运生肉的话保鲜又是一个大问题,索性不干了。
来自后金和蒙古的战马还能够买上一个好价钱,尤其是南方没有马匹出产的地方,一支侦骑或者一支手铳骑兵是所有势力的梦想,但却因为缺乏战马而无可奈何。
郑芝龙就是看准了这个商机,和后金做买卖,把马匹贩运到南方出售,换取300的利润。
至于和敌酋做生意的言论,随着后金归顺大明也没有后顾之忧。大家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而不会在乎长远的问题,或许谁也不会相信,后金的野心居然如此的大,至今依然梦想着再次南下入侵华夏。当然,说大也不算大,至少后金至今还么有吞并整个华夏的野心,毕竟他们也没有这个实力。
和张弘斌的交易,依然在进行。共和国也需要大量的肉食,而蒙古那边是最好的肉食来源,战马也可以使用,当侦骑和传讯兵还是可以的。尤其是有了散弹枪之后,火铳骑兵也完全有能力组建起来。更别说人参什么的,长白山的人参一直品质都很好。
后金也正因为这样,通过郑芝龙和张弘斌,购买了大量的火器和弹药。武装完毕之后,继续对西蒙古和东朝鲜发动战争。一边不断的向西扩张的同时,一边在朝鲜汲取养分。
只是最近有个问题,那就是朝鲜西边境的养分越来越少,而且百姓越来越机灵。
他们往往会在大军来到的时候,躲入深林或者秘密藏身处里面,后金的勇士们怎么都找不到他们。这也意味着,这次进攻什么都得不到。想要有收获,除非继续深入。
深入就意味着,要付出被伏击或者被包围的危险。哪怕朝鲜的火器很差,哪怕朝鲜已经被自己打怕,黄台吉不敢拿后金的勇士冒这个险。但不继续入侵的话,他得不到任何好处……
所以,此刻的黄台吉也在头痛。
“宪斗,如今我们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继续下去只能慢慢耗尽后金的元气。你能够告诉我,我们应该怎么做吗?”黄台吉身边,最好的谋士也就是范文程了。
“回陛下,若想要发展,无非向西或者向东。西边地广人稀,占下也没什么意思。故而,不妨继续向东罢!”范文程似乎早有想法,恭恭敬敬的回答到。
“向东……向东太危险了,我们要顾忌大明的想法……”黄台吉也在郁闷,郁闷自己的势力发展得怎么那么慢。
不是他不想发展工业,而是后金根本没有发展工业的基础。哪怕最近他已经让不少满人开始耕种,开始学习技艺,但是这种一支都是以游猎为主的民族,对这两者并不感冒。就算是转职了,学习速度也慢的可以。全部的科研工作都压在了明人工匠身上,就算黄台吉有明确的奖励制度,依然没办法提高研究的效率。
更别说,后金地处偏寒之地,根本没什么资源,就算有他们也不会开采,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