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翼的情况也是类似,旧王庭的迂回兵马处于劣势,估计一炷香之后,就不复存在了。
徐荣的位置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阵南侧,骑兵反复迂回机动的扬尘。
他笑了笑,自言自语道:“不错啊,这些骑兵迂回得很坚决,充分理解了骑兵的作战方式,可以算得上二流了。”
一流的骑兵,估计一只手就数得过来,至于更厉害的顶级骑兵吗,那可就……
“希望有一天可以和顶级骑兵交手,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对手呢?”
就在南翼,双方的骑兵反复迂回的时候,徐晃已经击败右贤王,黄於、杨奉也和左渐进王打到了最关键的阶段。
徐荣通过良好的斥候情报体系,第一时间了解到了情况。他命令大阵保持不动,徐晃率领勇蛮营沿汾水向南支援。
他自己也集结最开始诱敌的四千多屯田军骑兵,从西北方向,向南支援。这支骑兵虽然平时从事放牧和其他生产,但装备上还是碾压匈奴骑兵的。
徐荣也想试一试,这样的一支骑兵,是否可以执行多种战术,能不能击败这个时代二流的骑兵。
第一个目标是还在攻击大阵南侧的近万敌军。这些敌人队形松散,早已从开始的围攻,变为现在的牵制。
徐荣没有犹豫,直接指挥重甲的屯田军骑兵,以整齐阵型小碎步接近敌军,然后到两百步后开始加速。
前三排骑兵保持密集格斗队形,后排与侧翼跟随着列成散阵的重甲弓骑兵。
他环视队形,发现各部比较整齐,估计可以实现他预估的战斗效果。
果然,前排近战的骑兵加速推进,逼迫匈奴骑兵勉强迎战。匈奴骑兵冲过来的时候,有人冲得快,有人稍微滞后。
在双方交手的瞬间,屯田军永远是人多打人少,几个重甲兵打一个无甲兵,其结果可想而知。
一些不敢正面迎击的匈奴骑兵,往两翼闪避,他们抽出骑弓,希望从侧面射杀那些一心注意前方的重骑兵。
可是,这边的侧翼也有屯田军弓骑兵,他们的装备也远胜过这些穷苦牧民。近战完虐后者,对射也是二比一以上的交换比。
再加上徐荣和一众军吏指挥得当,基层将士齐心协力,半柱香时间过后,他们依然能保持队形和指挥。反观旧王庭这边,早已变成各自为战了。
留下的匈奴部落王心中大骇,丢弃部众独自逃走。匈奴人硬仗的本事不行,可转战的能力数一数二。
随着首领逃跑,其他部众也飞一般的离去了,搞得屯田军重骑兵都还没打过瘾。
没打过瘾,那就对付下一个目标。他们向南,逼近左贤王迂回作战的小股骑兵。
左贤王向北翼迂回的骑兵,本就处于绝对的劣势,眼看最北段的就要溃败。这时徐荣统帅四千骑兵逼近,他们立刻投降于正在交手的同族人。
为什么不逃跑呢?因为他们两个方向都有敌人,已经消耗马力迂回的他们自知跑不了多远,所幸投降面前的同族。
都是匈奴人,既然归附了汉人过得还不错,那些什么匈奴中兴终究是距离普通牧民太过遥远了。
徐荣这边第二个目标就没打成,他留下五百骑兵,协助收缴兵器,看押俘虏。带着剩下的骑兵继续南下。
那就杀向第三个目标,也就是左贤王。
左贤王通过斥候,得知左右两翼的迂回兵马遇到了对方迂回的骑兵。从数量上,伪单于那边占有一定优势。
不过,他并不担心,因为正面战场,他已经指挥一波骑兵迂回侧击了刘豹部。只要正面击破刘豹,两翼兵马又扛得住伪单于骑兵的侧击,那胜利肯定属于他的。
刘豹,确实算得上他孙儿辈的佼佼者。不过头脑也太不灵光了,竟然为童逆和呼厨泉效力。即使是情报有限,他也应该怀疑这两个人才对啊。
结果这个刘豹依然这般拼命,看来只能对他施以雷霆一击了。
左贤王命令留守的四千骑兵,分为四股,准备迎接侧翼的敌人。这种拆分细碎的布置,正好方便,一支正面接敌,另一支进行侧击。
他自信这个安排足以应对伪单于的迂回骑兵。布置好之后,就亲自带领几十亲卫,上前围杀刘豹。
这个决策可以说是他好几十年草原生涯的结晶。骑兵反复迂回侧击,是匈奴人熟悉的对战方式。在交手时如何破局呢?
方法很多,但吃掉对方中路,顶住两翼迂回肯定是其中颇为有限的方式之一。他虽然视野受限,但依然通过斥候汇报,分析出呼厨泉身边预备兵马有限。
更何况,他亲自上前,可以激励手下,震慑对手。如果顺利的话,可以造成对方一些兵马的溃败或投诚。
当然,这样做也有风险,那就是比较孤注一掷。
举例来说,呼厨泉见势不妙可以立刻开溜。他的预备兵马一直节省着体力,跑肯定跑的掉。所以左贤王知道可以拿下刘豹,但决计干不掉呼厨泉。
但是左贤王就不一样了。他这边如果突然发生崩溃,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是想跑也跑不掉。所以这个安排算是略有危险的安排。
他想了想匈奴的荣光和未来,已经没有退路了,这一战就是决定匈奴未来的战役。既如此,怎能不拼命?!
“杀啊!全力突击!”
看到左贤王亲临前线,他的部众士气高昂,一起发力,猛攻被半包围的刘豹。
刘豹部已经厮杀多时,体力略有不支,此时更是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