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写的是什么狗屁观点?难怪会取六十二名,按照当今主流的尚书解读,考题上这句摘自尚书的某句话,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说法,这个考生有点草率和轻狂了。”
梅督学把试卷看完,愤愤的怒骂一句后把试卷随手一丢,拿起剩下的考卷看。
剩下三份考卷皆是一半都读不下去。
读完后,他自己倒了杯茶,喝了两口,眉毛就皱了起来。
夜已经比较深了,天气有点热,老管家在床旁边的小床轻轻打着鼾。
他可能原本想服侍老爷睡下才睡的,但是架不住太困,所以此时衣服没脱就睡着了。
梅督学眉头皱起来倒是因为不介意这个。
他脑海中想到刚刚卷子看到的尚书观点,此时越琢磨,越好像有点那个意思。
于是他趴在地上,寻找刚刚的卷子,好一会才找到,拿起来又认真读了两三遍。
心中想道;老实说,若以这个角度去解读尚书里的这句话,也算颇有新意,并不是那么差。
他把试卷放回桌面,躺在床上闭起眼睛,颠簸了一天的他也挺累了,但是脑海中还在想着那考卷。
于是躺了一会又忍不住爬起来,读了两遍才躺下。
一路南下又行了两天,这几日梅督学一直没怎么说话,好几次吃饭都是管家提醒才觉得肚子饿。
有时就算吃着一半,也会拿起手边的尚书翻看,或者就拿着一张卷子,反复揣摩。
管家笑笑,记得老爷只在当场进京赶考的时候,才有这么认真读书过。
那时两人都年轻,现在一转眼,都老了。
“老爷,你好像对尚书又有了心得啊?”
“是啊,这份卷子的尚书文章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路,这几天越想越觉得以这思路解读尚书,好像更加有韵味和深意。”
管家道;“一个小小的童生,对尚书的解读难道会比老爷还厉害?”
梅督学摇摇头,沉吟片刻才说;“读书这种事,不是看年龄和科考高低的,有些人就算刚刚读懂某本书,但他新颖的观点就可能启发揣摩这本书几十年的老学究。”
“老爷言之有理。”
梅督学笑笑,抬头看了看四周问;“我们到了什么地方了?”
“这里是钟县的地盘,再往南二百里左右就到临贺郡了,大概是三天的路程。”
“哦!”梅督学点点头,忽然又问了句;“那桂县在什么地方?”
“桂县在东边,此去百五十里就到了。”作为一个老管家,小时候陪着四处求学,长大后陪着去赶考,后来又陪着老爷四处为官,他的交际能力和办事能力还是有的。
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找店掌柜,小二或者老人把附近的地形打听好,所以只要老爷一问,就能回答。
这也是就算年纪不小,老爷依然四处带着他的原因。
梅督学此时道;“那先去桂县一趟。”
“为何?”老管家有些吃惊的问。
梅督学扬了扬手里的卷子道;“这考生就是桂县的,我觉得他这份试卷的解读,好似有很多地方不够尽,看得我心痒痒的,我打算去拜访一下他。”
“老爷,你以督学的身份去拜访一个刚刚考上童生的读书人,恐怕……”
梅一明捋了捋不甚长的胡须,笑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而且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他在尚书的这句话解读,可为我一句之师也。”
老管家面露难色;“这……”
“大不了,我们不暴露督学的身份即可。”
“这……”
梅一明不轻不重的拍了一下他的脑袋,道;“别这这这的了。”
紧接着说;“百余里路,三五天就一个来回了,耽误不了多少时间,你安排一个人去临贺府通报一声,这次巡考,我们就从临贺府开始吧。”
“可是院试一般都是由省城开始的啊……”
梅督学轻笑;“一般来说的确如此,可也有不一般的时候,从什么地方开始考我说了算。”
管家摇摇头苦笑,老爷这时仿佛恢复了年少任气,以前读书为了学问,连夜赶路去几十里,就为了请教一两句话。
想不到现在还是如此。
于是一行人改道向东。
翌日中午,此时五月上旬,南方暑气渐盛,一行人走得颇为辛苦。
“梅忠啊,天气热大家也累了,停下让大家休息一下吧。”车厢内的梅一明喊了句。
管家连忙道;“老爷,我刚刚打听了,前面几里就有个小镇,我们到镇上再休息吧,那边有吃食,不用大家啃干粮。”
“也好!”被车颠得有些昏昏欲睡的梅督学应了句,因不想睡着,便找些话题继续聊道;“前面叫什么镇?”
“叫林风镇!”
梅一明叹道;“唉,一个小小的镇,能有什么好的吃食,最多不是些用粗劣手法煮熟的鸡鸭鱼肉,今日天气如此的热,怎么吃得下这些东西。到了镇上你找个馄饨铺,给我买碗汤汤水水的馄饨就行,好怀念家乡的冒菜啊,又麻又辣的多开胃。”
马车到了小镇口,因为不是圩日,街上人不多,管家寻了个在树下乘凉的汉子询问;“这位兄弟,你们镇上可有什么比较好吃开胃的吃食?”
那汉子闻言大笑;“你们是外地路过这里的吧?哈哈哈,如果在别的地方你这样问,我也答不出来,但你在林风镇问,这开胃又好吃的吃食还真有一家。”
“哦?那可否告知?”
汉子站起来道;“我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