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氏抿了抿唇,藏于袖底的手稍稍攥紧了,她道:“太子殿下自然有太子殿下的打算,玉楼姑娘人都死了,又何必做出这样不人道的事情来?”
沈风絮淡淡地道:“闲话少说,今日要么让我将沈玉楼的遗体带走,要么就别走了。”
内侍们顿时面面相觑,其中一人忙道:“敏和郡君,还请您不要为难咱们这些做奴才的了,咱们也都是奉命办事,太子殿下让奴才们将遗体带出去,奴才们不能不从呀。”
洛氏皱了皱眉,便对内侍们道:“你们快些走吧。”
内侍们如蒙大赦,忙拖着草席便要离开,可沈风絮却上前一步,拦在了内侍们面前:“站住!我不管你们是奉了谁的命,沈玉楼是东宁伯府的人,我定要带回去!”
沈风絮语气十分霸道,带着不容置疑的气息,一时让那些内侍们都愣在了原地。
明疏站在一旁看着沈风絮,目光中露出几分奇异之色。
沈风絮说罢,转而看向洛氏,目光冷然,道:“太子妃,您这么急着让他们将沈玉楼带走,是意欲何为?还是说,太子妃已经知道了他们拖着的根本就不是沈玉楼呢?只是为了帮助太子殿下遮掩吧!”
沈风絮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沈玉楼会自尽,沈玉楼一定会想尽办法自救,绝不是坐以待毙又或者自断生路。
而太子明承与太子妃洛氏执意要将沈玉楼的尸身带走,恐怕另有隐情,沈风絮定要查个清楚明白。
若换做以往,沈风絮或许还不敢如此明目张胆地与太子作对,但她如今是太后亲封的敏和郡君,是宁王妃的义女,身边又有明疏在旁,自然没有什么好怕的。
洛氏被沈风絮问的哑口无言,她略一迟疑,道:“敏和郡君,从来钦天监时,我便一直与你在一处,根本就没有去过任何地方,难道我还能做什么手脚不成?”
“那可说不准。”沈风絮根本不给洛氏任何面子,她冷冷地道,“难道太子妃比我更了解我大姐不成?这草席里的绝不会是我大姐,今日若是不让我看个清楚,便别想着离开了。”
明疏也走上前来,道:“太子殿下可没说不能将沈玉楼带走吧?”
此时明衍站在一旁,略有沉默。
洛氏一时情急,偏头见明衍沉默不语,想着明衍与沈玉楼的关系,便向明衍求助,道:“四殿下,玉楼姑娘是为了家国大义而牺牲,又怎么能受这样的屈辱?您也劝一劝敏和郡君吧。”
明衍若真一心爱慕沈玉楼,想必不会舍得让旁人做出这样的举动了。
可明衍面露犹豫之色。
他的确是喜欢沈玉楼的,但也仅仅是因为那一张祸国殃民的面容,今日之事,他多多少少也希望可以弄个清楚明白,若只是他自己,自然不愿与明承多生事端,可如今却有沈风絮在此,不必他自己亲自出面。
于是稍有几分踌躇后,明衍便道:“玉楼姑娘是敏和郡君的长姐,敏和郡君有此请求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太子妃还是不要阻拦了。”
洛氏:“……”
这怎么与她想象当中的不太一样?明衍不应该是极力护着沈玉楼的吗?
沈风絮微微一笑:“太子妃,还有什么好说的吗?”
洛氏情知沈风絮若是看不到草席中的人势必是不肯罢休的,可洛氏也清清楚楚的知道,若是让沈风絮一看究竟,恐怕会出大事。
片刻犹豫后,洛氏当即开口,道:“此事我做不了主,既如此,便让太子前来决断。”
她说着,便转头吩咐人去将太子请来。
沈风絮目光冰冷,无论是太子也好还是旁人也好,她今日都必须要亲自看看,若沈玉楼当真死了,她也要亲自检查沈玉楼的尸体。
“敏和郡君,这里毕竟是皇宫之中,甬道里风寒阴森,不如先出去再说吧。”洛氏提议道,“我已着人去请了太子,及太子前来再商议不迟。”
可沈风絮却一口回绝了洛氏的提议:“不必了,就在这里等着吧,今夜是除夕夜宴,宫门也不会下钥匙,不必急着出去。”
洛氏有心争辩,可转念一想,沈风絮如今贵为敏和郡君,又有明疏在她身旁撑腰,沈风絮若执意如此,她也改变不了什么,便只能缄口作罢。
于是甬道里,几人便各自站着等待太子前来。
内侍们心中忐忑不安,各自拖着草席的一角面面相觑,可碍于甬道里的尽是京中贵胄,只得默默等着。
沈风絮与明疏两人站在一侧,沈风絮的视线自始至终都在草席上,没有片刻离开。
明疏不由问了一句:“你当真觉得沈玉楼的死有蹊跷?”
沈风絮点点头,十分笃定地道:“沈玉楼是什么人我当然清楚了,她可以死,但绝不会自尽,更不会选择在天牢中以这样默默无闻的方式自尽。”
在天牢中该如何假死?
明疏并不知道,可见沈风絮如此,他也信了几分,道:“那等一会儿太子来时,便可分辨了。”
闻言,沈风絮沉沉地叹了一口气。
“怎么了?小姑娘似乎心情不佳?”明疏眨了眨眼。
沈风絮看了他一眼,咬重了字音,道:“我是敏和郡君,不是什么小姑娘。”
明疏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差不多吧。”
沈风絮:“……”
她偏过头去,再一次看向草席方向,似有似无地问道:“此前的那个案子,还没有头绪吗?”
盛夏时节出现了死者,可如今已是除夕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