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玉觉得交待的差不多了,也没多待,就带着紫淑、紫滕回去了。阮夫人正坐在花厅时跟秋罗、秋月聊天,见文玉满头大汗的回来,给递了帕子给她,让她擦汗:“你看你,怎么弄得满头汗。快擦擦,喝点绿豆水去去暑。”
杜文件玉擦完汗,又伸手接过秋月递来的绿豆水,喝了几口:“谁煮的绿豆汤,真不错,加了冰糖,还加了甘草。”
“黄清家的煮了送来的,夫人让取了井水来冰的,这会喝正好。”秋月答道。
杜文玉边喝边对身后的紫淑、紫滕道:“你们也都喝一碗降降暑气,尝尝这绿豆汤和咱家里煮的是不是不一样。”
紫淑、紫滕也不客气,也不用秋月她们动手,各自给自己倒了一碗。
喝了几口,两人也觉得好,紫滕道:“是跟家里煮的不一样,好像比家里煮的清甜爽口。”
“回头问一下黄清家的怎么煮的,明年家里就照这个法子煮。”
几个丫鬟笑应了。
“是现在摆饭还是歇会再吃?”阮夫人见文玉喝完绿豆水,问道。
“等一刻钟吧,刚喝了水。”杜文玉屈了下胳膊,懒懒地坐在了阮夫人身边。
阮夫人听后令秋罗去厨房传话,一刻钟后摆饭,然后又转过头来看着懒懒依偎在自己身边的女儿,道:“酒坊建的如何了?”
“本准备建三个酒池的,已经建好一个了,而且已经投料生产了,再过两个月酒坊的第一批酒就能出来了。”杜文玉答道。
阮夫人听后不甚在意地点点头,她虽出身商家,却对经商一点兴趣也无,出嫁前,家里的事都是父亲和兄长管着,出嫁后,杜长言也从未在这方面让她操过心,她只需将内院管好,相夫教子即可。
“阿近那孩子一下车就跑得没影了,也不知这会儿跑哪儿去了,中午可用饭了没有?”阮夫人忽然想起那个自下了马车就未见到的小儿子,担心道。
“没事,有杜谨跟着呢,丢不了他也饿不了他,我刚才跟黄清吩咐过了,吴先生那里的用度等同咱们,说不定阿近就在他那里吃了呢。”杜文玉道。
母女俩正说杜文近呢,远远听见的杜文近的喊声,“娘、阿姐……”声音由远及近,一眨眼的功夫,杜文近小小的身子就从花厅门口冲了进来。
“那么热的天,你跑那么急干什么?看看浑身都湿透了吧!”阮夫人嗔怪道,“这半天的,都跑哪儿去了,吃午饭了吗。”不等杜文近回答,阮夫人一句接一句的问道。
“吃过了,刚跟先生一起吃的。”杜文近笑嘻嘻地道,“娘,庄子上真好玩,刚才我和吴先生去庄子上转了一圈,还看到水车了呢,那个水车好高好长,我一个人都踩不动,杜乾、吴先生和我三人才踩动的,一踩,水就从河里翻到岸上来了。”杜文近不光说,还用手脚比划着。
以前杜长言在时每年都会带文远、文玉兄妹和阮夫来这里避暑,只是阮夫人自生杜文近后身体不好,而杜长言又有事在身,所以文近自出生后还没来过,这是是第一次来。他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杜文近口中的那个水车,杜文玉是知道的,有一条河正好从庄子里穿过去,为了灌溉农田方便,庄子上建了一个水车,已经用了好些年头了。
“河的那边有好大一片果园,结了好多的萍果、梨和桃子,据庄子上的人说,晚上可以去果树林里摸蝉呢,一晚上能摸上百个呢,庄子里有小孩多好都去摸,然后拿集市上卖,能卖不少钱呢。吴先生晚上要带我去摸呢。”
杜文近每讲一个有趣的东西,都要兴奋半天,连带着阮夫人和杜文玉也心情愉悦,直到厨房送饭过来,还意犹未尽,直道,待吃了饭也带阮夫人和文玉去看呢。
吃了午饭,因天气炎热,将文近打发回去后,杜文玉和阮夫人各自去睡午觉。
直至傍晚,热气稍微消散去后,杜文玉给自己和阮夫人佩戴上驱蚊的荷包,扶着阮夫人道:“这会热气下去了,菜园离得近,女儿陪娘亲去菜园转转吧,顺便采点来做晚饭。”
阮夫人应诺。刚出院门正巧黄清家的来请示晚饭,杜文玉道等她们从菜园摘菜回来再弄。
黄清家的自然相陪,在前面引路,紫滕和秋罗在后面跟着。
杜文玉他们住的院子外,还有一些零落的小院子,都是庄子上的仆从住的,他们都在黄清手下做事,帮着打理田庄。
主仆几个边走边聊,阮夫人开口道:“我记得黄清家有三个孩子吧,也不小了,都在哪做事?”
黄清家的长着一张圆圆的脸,眉眼弯弯,笑起来很是喜庆,听阮夫人问起自己的儿女,忙答道:“夫人记得没错,是三个,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今年十五了,跟着当家的在田里干活,女儿十岁了,跟在奴婢跟前学着做些家计,小儿子七岁,整日淘气地很,不是下河摸鱼,就是上树掏鸟,当家的说,待他大些定定性再说。”
阮夫人听后点点头,“你家那丫头叫黄蓁吧,还是当年老爷给取得名字。”
“可不是。”黄清家的笑道:“那丫头生下来,当家的嫌是女孩儿,就没取名,就一直二丫、二丫的叫到三岁,碰巧老爷和夫人带着二少爷和三小姐来庄子上,见孩子三岁了也没个名字,老爷就做主给取了个蓁字,庄子上的人都说,我们家蓁丫头是个有福的,能得老爷亲自取名。当家的因了这个对闺女倒比儿好了。”
“总算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