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的传统美食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同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使芬兰人尽情享受着来自田野、森林、湖泊和大海中的新鲜而又无污染的天然食品。现代化的饮食潮流观点强调清纯健康,芬兰的传统烹调方式特别符合这个时尚趋势。
一顿地道的芬兰饭局,绝对少不了的主角永远是黑面包。
黑面包只是一个俗称,科学的叫法应该称为麸皮面包,或者全麦面包。由于其制作的原料并不全是精面粉,而是混合了小麦在磨粉过程中被碾下来的皮层、胚芽、糊粉层及少量胚乳等麸皮,因此比精面粉面包更具有营养价值。
尽管黑面包是俄罗斯人餐桌上的主食,乍看起来颜色像中国的高粱面窝头,但是口感和味道却是完全不同的。
而这种家庭烤制面包在芬兰一样非常普遍,用黑麦做的面包特别受欢迎,是家庭乃至军营里的基本主食,芬兰人自称是“黑面包的王国”。
实际上黑面包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酵母发酵的,一种则是面包发酵粉发酵的。所以一种吃起来很硬,适合抹面包酱吃,这是俄罗斯人喜欢的黑面包,而芬兰的黑面包则较之松软,而且面包表面上上一般会裹荞麦皮儿、麦仁儿、南瓜子、芝麻、植物籽等等,增加香味和口感。
将粗磨黑麦粉和小麦粉进行搅拌和匀,在中央挖一个洞,加入发面,用干净毛巾包住面团,在温暖的地方放置20分钟,加入剩下的温水、酵母、盐,和面20分钟,将面团塑成想要的形状,再放置1小时。随后将其放入烤箱,记住烤盘底一定要抹上一层油,用中温烘烤约1个半小时,为了避免面包底部和表皮被烤糊,可以用大白菜叶将面团包裹起来,再将一些开胃健脾的草籽放进揉好的面粉里去烤上20分钟后,将火慢慢关小,出炉后热腾腾的面包便可以就着黄油和蜂蜜一并食用,满齿留香。
这种用黑麦经发酵制成的中间带孔的圈状面包出炉时非常鲜软,过去人们将这种薄而扁平的面包用一根棍子从中间穿过挂在农舍的房梁下,可以贮存很长时间。带有特殊乳酸发酵香味的黑面包圈以薄脆而闻名,是十分畅销的出口食品。住在西南部沿海群岛的居民流行制作一种深褐色的麦芽面包,带有酸甜味和酒香味,而且越嚼越香,是有名的“海岛面包”。
纯谷类面包也是芬兰人非常喜爱的健康食品。全部用玉米、燕麦和其他杂粮制作的面包品种繁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变换着外形和调味佐料,时常出现许多新品种。芬兰人深信,黑麦面包和纯谷类面包是“保持身体健康和聪明的最好食品”。古老的传统、乡村的手工艺和当地生长的五谷形成了芬兰面包文化的特色,而且一直流传至今。
用过了午饭之后,巴蒂斯安为司空瑶和塔茉莉提供了可以进行料理对决的场地,尽管是在她自家的房子之中,但是任何甜点烘焙所需的器具和材料,一应俱全。
司空瑶饶有兴趣地问道:“塔茉莉,你会做什么样的甜点?”
塔茉莉笑笑道:“我要做一款芬兰人引以为傲的甜点,卡累利阿馅饼。”
司空瑶沉吟了片刻,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应对的方案,于是便选择了静观其变,笑笑道:“好吧,那我先看你做的甜点,可以吧?”
塔茉莉点点头,由于只是一场友谊赛,没有必要搞得太过严肃。
这款名为卡累利阿馅饼的特产源自芬兰东部的卡累利阿地区,而卡累利阿人是芬兰最古老的部族之一,保留了芬兰最地道的民风,因此卡累利阿馅饼也被认为是芬兰最有民族特点的餐前点心,在芬兰享有的地位就好比中国的饺子。
每当有重要活动或者重大节日的时候,芬兰人就会制作这种食物招待客人。我第一次吃到这个馅饼是在大使宴请的圣诞午餐上,同事们都叫它鞋底子,这个名字可比它的本名形象多了,因为和我们日常经常见到的馅饼形状。
不同的是,正宗的卡累利阿馅饼外皮是椭圆形的,用芬兰著名的黑稞麦制成,在上面填上土豆泥或大米作它的馅,这种大米需要用牛奶煮熟,吃起来比普通的大米要香醇很多,之后在外皮的四周捏出褶子,使它呈小托盘状把馅包在中间,再放入炉中烤熟。吃的时候要在陷的上面抹一层用熟蛋黄、黄油等芬兰人最喜爱的食品混合而成的酱,还可以在饼上撒些自己喜欢的配料填充口味。
卡累利阿馅饼在芬兰的普及度很高,就连很多超市都可以买到,价格也十分中肯,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食物,同时也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虽然很简单,但是芬兰人对于卡累利阿馅饼的重视和热爱,简直让人感到诧异!
尽管这种馅饼在外人看来无非是“裹着大米的大烧麦”、只不过算是“面包”或者“米饭”的一个变体而已,可是,芬兰人的心里,它的位置却高得不得了。任何重要场合、重要时间,只要芬兰人吃饭,只要他们认为这顿饭有着重大意味,卡累利阿馅饼就一定不能少。
卡累利阿孕育了芬兰的民族文化,然而在二战期间,芬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冬季战争”和“持续战争”使得半个世纪之前的那次人口大迁移,让卡累利阿文化得以遍布整个芬兰的重要契机。
然而随着战事的推移和地图板块的风格,馅如今卡累利阿已不再是芬兰的一部分,永远地成为了芬兰人心中对于从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