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华兴准备答谢之时,只见一人从内堂走出,华兴见他身高一米八几模样,人高马大,虎背熊腰,目若朗星,甲胄在身,颇显魁梧,带着一股尚武之气,更起了敬慕,遂拱手道:“兴有礼了。”
那人看着华兴打量着,一米七五左右,一身朴素便服,剑眉星目,唇红齿白,有一股子书卷气,但闻其声却又散着几分英杰气息。
那人问道:“华解元,你且来给我说说,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判官?”
华兴急中生智般答道:“兴常年在京畿,对河北道诸州县都不熟悉,打算先微服间行,观历易州诸县,采问风谣,问民疾苦,待将诸县县令长的品行、诸县县吏的好坏以及诸县豪族是奉公守法还是骄奢不法都了解过后,再做下步打算。”
“嗯。这是老成之言。判官干系半郡吏民,正该慎重行事。”那人非常满意,又问道,“那易州地处要冲,奚人、契丹内附羁縻若发生叛乱勾结草原突厥如何?”
华兴挺了挺腰:“易州,燕之故地,边鄙之所,然汉胡交错,民治不易。不论是塞外突厥还是关内契丹皆畏威而不怀德之夷狄。若是治理易州,需将州内的汉人与胡人的关系处理妥当,使民众没有纠纷;没有了纠纷才能修生养息。”
“如果把西京长安、东都雒阳比做一只雄鹰,那么关陇和河北就是飞鹰的两只翅膀,自古得关中得天下,得河北者得中原,只要牢牢掌握住这两片战略要地,不管天下再乱,中央朝廷就不会轻易动摇,要稳固关中,就必须控制住陇右和河西,要稳固河北,就必须控制辽东,这也是前汉孝武皇帝在平定匈奴后,再开拓辽东灭箕子朝鲜的根本原因。”
薛畅沉思片刻道:“华解元的意思是说,要想控制北方局面必须控制辽东,最终是为了稳固河北、河东?”
“正是这个原因,将军没有发现吗?前汉孝桓皇帝自诛灭梁冀后后首先对陇西开战,收复河湟、巩固陇右,不就是为了保证关中三辅的稳定吗?”
“不错!天下安危常系辽东。辽东安,则海内风尘不懂;辽东一扰,则天下金鼓互鸣。何也?诚以平远旷野一望千里,守之则难为力;弃之则胡虏长驱,曾无门庭之限,此所以中国必争之地,而虽殚天下之力守之,然后天下可安也。”那人点了点头。
他的意思是说东北的重要,中原王朝要守住要花一番心血,周边的草原地带太容易产生强大的游牧部落;不守住,就会成为游牧民族进攻中原的跳板。
“华解元高见啊!在下便是薛直。”
“见过薛刺史。”华兴行礼道,接着从怀里掏出一份文稿递于薛畅:“将军,此是昨夜临时写的策论。”
薛畅接过文稿,仔细看了看文稿,也有三十多页,这么密密麻麻的字写了这么多,怎么都得有上万。这年头,能洋洋洒洒写出这么多文字,也绝非易事,好歹也得优容些才是。
“看来盛国写这些东西,颇费了不少心力。我先慢慢看看。请稍候!”薛畅说道。
“将军能不吝赐教,这是我的荣幸。请将军慢慢看。”华兴连忙应道。
这篇文章前面列了提纲,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大唐和西域、西域以西大食诸国在东西方各种方面的区别。第二部分讲述的是大唐未来发展的预测。第三部分讲述大唐的国力。
文章所阐述的内容,不过是21世纪非常常见的贴吧历史发烧友观点,大唐的体制,唐代中国农业的现状,让中国在战争中能够投入的物资完全不成比例。以21世纪的网络文看来,数据还不够翔实,“干货”不够多。但是对此时的薛家兄弟而言,这已经是他从所未见的资料。平心而论,哪怕是朝廷,也拿不出这样翔实的数据作为国策基础。
仅仅看完了这部分,薛畅已经大为动容。如今大唐三面开战,百姓逃避军役,地主圈占土地,府兵制崩溃,每次大胜百姓生活就越发的艰难。而华兴的文章把这些战争分析的清楚明了,为何打仗,双方的军队如何作战。双方军队组织模式,战争方式和战斗过程,战斗结果和战争结果,很多地方使用了表格,对比列出双方具体的数据,介绍和总结有条有理。
“上茶,上点心。”薛畅对着外面喊了一声,听到仆人应声之后,薛畅急急忙忙拿起文稿继续看下去。他平素好评论国事,物以类聚,他周围那些朋友也都是如此。但是大家谈起朝廷来,说起来的时候,大家热血沸腾,意气风发。可真要做起来,就感觉千难万难,从没有人能从国家的高度来看待国家事务。
读完了这些,薛畅放下书稿站起身来,“华解元大材,薛某有眼不识泰山,失礼了。”说完,薛畅拱手一揖。
华兴见到薛畅站起身,也赶紧起身。看到薛畅作揖,华兴赶紧还礼。“将军缪赞,若不是将军这等人杰,又怎么能读懂我的东西。我写此文,其实思虑已经很不周详,其中不周之处,倒是希望将军能够指教。”
薛畅将文稿递于薛直。
不知何时,文稿已经翻到最后一页,薛直发现最后一个字却只是文稿一句话的中间部分,整个文章就这么没了下文。
“华解元,这文稿好像没有写完。”薛直目光灼灼的盯着华兴,仿佛要从华兴脸上把剩下的文稿给榨出来。
“仓促之间,文章还没有写完。”薛直热情的目光让华兴很不舒服,他端起茶杯,想借着喝茶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