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湘是真下定决心要听父母的话,认真生活来着。
可惜不过两日,就对自己的‘温驯听话’有了那么一丝丝后悔。
她爹果然不愧是村里出了名的孝‘妻’孝‘子’,为女儿是尽心尽力,只是尽心过了头,折腾得顾湘煮个小馄饨的工夫,就见了‘木匠’‘猎户’‘书生’‘小吏’等五花八门的少年郎。
也不知顾老实短短两天从哪里找来了这么多,还有一个在县衙大牢当狱卒,顾老实最看好的也是这个。
虽说狱卒的身份上不得台面,可对他们这些平头百姓来讲,那就是‘官’,天然金光闪闪,毕竟小吏纵比不上县官,却是本乡本土的人,关系网错综复杂,别管哪任知县过来都得仰仗他们做事,且子子孙孙都有条活路。
与这些好处比,孩子不能科举的弊端实在不算什么,都是寻常人家,哪个也不至于好高骛远去。
只是这些少年郎实在过于普通了些。
生在现代,资讯发达,哪怕如顾湘这般象牙塔里普通的学生,也当得上一句见多识广。
世间的好男儿,长得俊的,聪明绝顶的,纵使身边没有,也在电视网络上见了无数个。
于是这村里能找出的所谓出众少年,便显得太过寻常。
“哎!”
顾湘头上包着干干净净的蓝布头巾,手指甲也干干净净,围裙上一点污渍都不见,明明守着灶台,整个人却是清清爽爽,一手握着筷子灵活地把馅料卷入薄薄的几近透明的皮里,瞬间包出个颇漂亮的小馄饨。
自从顾老实得了县衙的赏赐,他们家在顾庄那是十分引人注目,顾湘那一手能把粗茶淡饭煮成珍馐美食的手艺也是小有名气,小乙哥开了个头,其他力工闻着饭香也蠢蠢欲动地求上门,背着柴火,拎点粟米欲要换些口粮。
顾湘假意推辞了几句,推辞不掉,干脆就正经在工地上卖饭,每日做什么吃食便卖什么,谁想吃都要提前预订。
今天就有十六个人预定。
顾湘考虑半晌,第一次摆摊还是做最不容易出错的馄饨好了,有汤有水,老少咸宜,鲜少有人不爱。
两文钱一碗,一碗十个。
馅是野菜的。
鲜嫩的野菜配上虾皮,再磕上鸟蛋调扮,除了葱姜蒜末外,只多加了一点酱。
酱一加进去,馅料顿时便脱胎换骨了一般。
这酱是顾湘自己做的。
她读大学时,每逢放假都喜欢去流浪宠物收容所做义工,收容所的张阿姨就特别擅长做酱,做出来的酱十分适口,也很好用,炒菜可以放,炒饭可以放,饺子馄饨的馅料也能放,就是只拿白饭拌一拌,也香得不成,怎么都好吃。
张阿姨看顾湘特别喜欢,就把配方教给了她,有好几种口味,辣的不辣的,肉末的,香菇的等等,自那之后顾湘年年都要做。四年大学生涯,她和生活老师的关系融洽,到有大半是这酱的缘故。
现在这酱就为她立了汗马功劳,她没敢用肉末的,只用一点香菇酱便能提鲜提味,不必吃,拌好的馄饨馅只看色泽便已是十足诱人。
十几个一早排成长队的力工们踮着脚张望,个个肚子咕噜乱叫。
“三娘,你快着些。要饿死你叔了。”
顾湘轻笑:“马上好。”
五颜六色,小巧可爱的馄饨在滚水里煮开,捞到瓷碗里,加些干菜,香菜,葱花,舀上一勺专门煮好的,清清亮亮的高汤。
张渚赶紧端起,舀起一颗小馄饨吃了一口,他吃得太急,烫得直跳脚,却是绝不舍得吐,接连呼出好几口气,鲜美的汤汁在舌尖处化开,他忍不住又吃了一颗,再一颗,这才稍稍有些满足,端起碗喝了一口汤,眼睛登时大亮,登时一言不发地埋头苦吃。
“真那么好吃?张二哥你也太夸张了些。”
左近的力工看他吃得这般香甜,都不由自主变得更饿。
张渚充耳不闻,一边吃一边从袖子里又摸出两文钱扔到灶台边石板上的竹篓里,嘴里含含糊糊说话,明显是要再来一碗。
顾湘莞尔摇头,把铜钱拾起来塞回去:“明天再给张叔做,今儿备得不多,不太够。”
眼看其他人一拥而上,把他挤到一旁,张渚一脸哀怨,碗里剩下的几个馄饨登时就变得金贵起来,他恋恋不舍地把馄饨都倒自己的食盒里,又掰了一块馒头把碗擦得干干净净仔细吃完。
剩下的这几颗,他要带回去给他婆娘尝尝。
“都是一个村的乡亲,还要两文钱一碗,简直黑了心肝,竟还有人吃,真是什么傻子都有。”
后面忽然有人阴阳怪气地哼出声。
顾湘一愣,简直不敢置信,惊吓道:“两文钱一碗……很贵!?”
她勺子一抖,差点把汤浇地上,吓得正死死盯着自己馄饨的孙里正差点扑过去:“阿弥陀佛,三娘你可别给我漏了汤。”
等自己的馄饨顺顺利利入碗,孙里正回头怒瞪过去:“谁他娘的胡咧咧,买一碗素面还要两文钱,三娘这馄饨卖两文,那是照顾乡亲们,谁要是胡言乱语败坏我顾庄的风气,看我怎么收拾他!”
“哪能,三娘这馄饨十文钱都值。”
张渚高声笑道,其他人纷纷应是,齐齐转头去看是哪个不长眼的挑事,一眼就把李子俊的亲娘王氏从人群里分辨出来。
孙里正皱眉,没好气地道:“你男人和儿子好歹也都是读过书的,怎么这般无理?顾老实一家这些年怎么照应你们家,顾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