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这样光出不进也不是办法,迟早会像大管家说的那样卖了织布作坊。
朱舜提出了一个暂时缓解缺钱这个燃眉之急的办法:“四哥,你有没有想过扩张宋家的作坊?”
想要救济更多的灾民,唯一的办法就是挣来更多的银子,宋家的主要产业是以贩卖棉布为主,只要扩大了宋家作坊的生产,赚来的银子当然就会更多。
至于销路问题,宋家在棉布这一行扎根了这么多年,有的是办法把棉布卖出去。
宋应晶何尝不想扩张宋氏作坊,要想扩张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大明各行各业所有作坊都绕不过去的一座大山,疫病。
宋应晶不知道朱舜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想到朱舜祖上没有很大的产业,对于疫病方面没有经验,好心告诫道:“朱先生现在也有自己的作坊了。”
“有一个问题怕是不知道,以后千万要记住一点,雇佣的人手不能超过五百人。”
“雇佣的人手达到一百以后,每增加一百人,爆发疫病的可能就增加一成。”
“只要达到了五百人,疫病的爆发可就超过了五成,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人随时可能出现疫病。”
作坊里爆发了疫病,单是那些死人的买命钱,都能让作坊主人赔的血本无归,宋应晶这是在用宋家血淋淋的经验,无偿的告诫朱舜。
朱舜知道五百人是农业社会手工作坊的关口,没有疫苗,没有杀虫剂,柴禾又贵,老百姓经常不洗澡身上携带着大量的病菌。
朱舜给他解释也解释不通,不如让他直接去朱氏纺纱厂参观,只要看过了朱氏纺纱厂,宋应晶绝对敢把宋家的作坊扩张到一千人:“四哥,你明天要是有时间,叫上吕员外一起去一趟我那里。”
宋应晶虽然不知道朱舜喊他过去做什么,还要叫上吕员外,但还是答应了下来:“明天辰时,我和吕员外准时到。”
第二天,辰时。
家里的条件改善的不错了,一个月可以吃上一两次肉了,朱舜早上就恢复了吃早饭的习惯。
吃过早饭,朱舜带着一大清早就过来的胡长命和杨百岁去了水力厂房,里面有一台刚刚打造好的水力珍妮纺纱机。
教给他们怎么把水力珍妮纺纱机拆成一个个的零件,然后再组装起来,就这样不停的拆拆装装,熟悉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可以维修水力珍妮纺纱机了。
拆下来只用了一炷香时间,装起来就费劲多了,够他们俩忙活一天的。
朱舜刚教了一遍怎么组装水力珍妮纺纱机,宋应晶和吕员外已经走进了朱氏纺纱厂,走进纺纱厂的一瞬间,两人全部愣住了。
朱舜走到大门口迎接两人,看见两人楞在大门口也不往前走,淡淡笑道:“四哥,吕员外,你们俩怎么在那干站着。”
宋应晶看着平平无奇就是一处普通作坊的纺纱厂,自言自语道:“我怎么感觉朱家的纺纱厂和别的作坊不一样,有一种清新清爽的感觉。”
手里拎着两包六芳斋糕点的吕员外,重重点头:“不只是和别的作坊不一样,我感觉进了这堵土墙,就比外面要清新清爽多了。”
农业社会又没有污染,北直隶所有的地方空气都一样,哪里什么清新不清新一说。
这其实就是一种氛围,是朱氏纺纱厂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他们俩觉的清新清爽。
工厂主朱寿跑去周员外那里买棉花了,就得朱舜亲自接待这两人,本来也是朱舜主动邀请他们俩过来的:“四哥吕员外,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宋应晶在泥土地上走了一半,很快就被高炉水塔给吸引了,心不在焉的回答道:“为何?”
朱舜看着注意力都被高炉水塔吸引的宋应晶和吕员外,平静的说道:“我解决了疫病问题,可以让作坊的人数超过五百,就算是增加到一千人也没问题。”
“你超过了五百.......”吕员外比较会做人,去别人家拜访从来都不空手,刚把六芳斋的糕点递给朱舜,喉咙就像是被人锁住了一样,说不出话了。
瞪大了老眼,实在不敢相信的说道:“老夫不会是耳朵出问题了吧,朱先生说可以让作坊超过.......”
话还没说完,吕员外自己都觉的自己说这话有些可笑,不继续往下说了,这个五百的数字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那么简单。
那是用无数经验教训,得出来的一个血淋淋教训,谁敢冒这个险,谁就是乡里的罪人。
宋应晶猛的把脑袋转了过来,看向了朱舜。
朱舜没在这件事上浪费口舌,准备用事实证明,带着两人走进了水力厂房,从撒石灰开始一点一点的介绍怎么预防疫病。
说到高炉水塔的时候,有一件事倒是让朱舜感到意外了,宋应晶注视着高炉水塔,若有所思的说道:“这应该就是三哥说的压强吧。”
从一位穿着绸缎右衽衣的古人嘴里,蹦出来一个压强,朱舜没能忍住,笑道:“四哥说的一点没错,就是压强。”
两人还没开始讨论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吕员外拉着朱舜的衣服,迫不及待的就要往外走:“什么压强抬强的,朱大使咱们现在就赶紧去吧。”
“帮我家的那个作坊也制作一个高炉水塔,有了这玩意,别说一千人了,就是两千人也有胆子招来。”
朱舜让恨不得飞回家的吕员外等了等,撑着小船从朱氏纺纱厂的简易码头,划到了河对岸的京师大学堂把大弟子宋士慧给叫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