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是变了心思,笑道:“谢皇后恩赐。老夫人,明日该进宫谢恩才对。”
老夫人眼里呈现疲惫,琳琅赶紧把她扶进东屋。
她独自回去,一直不言不语。
明天要面见皇后。
菀昭的身子发颤,她一直怕这个王皇后。裴绪、萧贵妃还是赵睿,她都不足为患,可这个皇后却令她时时惊惧。尤其是后来她做了皇后时,听闻她曾经害死过妃嫔,就更为惊恐了。
某年她去洛阳,无意中路过绮云殿,觉得那里的梨花开的正好。谁料那竟是一群被冷落的宫娥所居的处所,有个年老的女人见她便躲。
她觉得奇怪,便让人拦着她。
后来问了一番,才知道她是先帝的刘才人。她本来有些福泽,能为皇家生下龙子,谁料王太后从中作梗,把她的名字从档上抹去了。刘才人有孕的时候,还隐瞒不报,让个太医送几碗滑胎药便妥了。
刘才人失宠又丧子后,悄无声息地被人送到了洛阳。还不到三十岁的女人,竟如花一般枯萎了。
后来应了她的故事,菀昭也落得同样的下场。
若是和这个老妪斗,以她的阅历和手段,肯定不占上风。若是可以示好,怕她起疑心。菀昭霎时迷茫了,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皇后。
她想着想着,便有了睡意,很快入眠了。
一夜无梦,睁眼便叫流丹来梳洗,为再次见皇后而慌神了。
妆容和服饰都是精心弄的,看了又看确定没有半点差错,才肯出门。匆匆吃了早膳,便与老祖母去蓬莱殿面见皇后了。
虽不是朔望命妇觐见的大日子,但老祖母还是穿着礼服进宫了。当今皇后可不是像韩皇后那样温柔明理的女子,她若恼起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受罪,就算世家也得忌惮几分。
何况冯氏本就不是为大齐所用,它只是为了顾及一些人的面子才勉强留着的。不只这些,还有同气连枝、荣辱与共的韩氏。她的外祖父和母亲死后,流有韩家嫡系的血的人只剩她了。
她死死攥紧璎珞上的南珠,那是最后的荣光。
身上流淌的血液是她唯一能与虎狼相争的依靠,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永恒的。
菀昭听见内侍的传唤,突然什么都不怕了。她就像平时给她请安一样,毫无胆怯。
走进殿中,身边宫女齐齐地站成两列。她们神色淡淡的,模样也都差不多,这便是都喜欢的木头美人了。
菀昭与老夫人行礼,“拜见皇后殿下。”
王皇后还是那副模样,一袭鹅黄色绣裙,脸上敷了重粉,但即使这样的打扮也掩盖不了她已经近五十的事实。
她只一句。“免。”甚至未看上一眼。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怎么会多看一眼前朝的遗民,还是从前与他们作对的遗民。
宫女把老夫人扶起来,菀昭还不敢起来。
只有顺服于她的人,才有得她青眼有加的机会。
“这丫头,就是太夫人的孙女吧。快起,快起。”皇后笑道。
“民女初次拜谒皇后殿下,还未及向殿下行大礼。”菀昭向她行万福礼。
菀昭知道她素爱礼仪周全之人,皇后当然很满意。
“难得你有片心,过来让我看看。”她似亲切地招招手。“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民女名菀昭,今年十四了。”她垂头望着她。
她身上浓郁的衣香,是菀昭熟悉的龙涎香。王皇后和她的亲儿子赵睿熏的是同样的香,也许稍有不同,皇后身上的还沾满了牡丹花气。
皇后仔仔细细考量了一番,才道:“真是好名字,长得也是极为标致。”
过去见她的时候,她就这么说,现在也是这样。
忽然想起那个萧贵妃,能被王太后垂青的是如贵妃头上簪的牡丹花般艳丽的女子,
菀昭想那萧贵妃的样子,模模糊糊的,怎么拼凑也不真实。她能记住的,就只有她的可人儿劲。
“读书识字吗?”
她只笑道:“民女少时粗粗读过诗书,如今仍对曹大家的《女诫》爱不忍释。”
皇后略有欣喜,“曹大家是贤女中的贤女,她的文章当然通达事理。”
菀昭心里直发笑,王皇后压根不曾看过曹大家所著的书,甚至不通文墨。左不过识得几个字,不是被人糊弄的瞎子吧。
“我手里正有《女训》一书,不如赐给你,好好参读。”
老祖母和她一同谢恩,“多谢皇后。”
王皇后从前就赐给过她一卷,越看越累,乏味的发出腐败的霉味,抄了几遍就扔一边再也没动过了。悄悄让人丢了,因为没谁会留着记录沉重规矩的书本。
老夫人年龄大了,不爱同皇后那样的人打腔调。偶尔插几句家常话,不令皇后难堪就好。
除此之外,凭皇后的学识,也讲不出文雅了。照她那样的女子,能成皇后,全是靠家里支撑着才有今日。
说来说去,话里话外,皇后也只夸出一句:“冯家家教甚好。”
与她说话实属无趣沉闷,菀昭除非有意迎合才和她交谈多时。
“这孩子,我觉得哪里都好,以后愿常来宫里走动。”皇后和气地笑道。
老夫人本来浑浊的目光,倏地清明了。“小孙女年纪尚小,怕扰了殿下的清静。”
“蓬莱殿就是少个能说话的人,姑娘能来,便是好的了。”皇后似乎没有不快。
“谨遵皇后之命。”
菀昭没想到,这话从老祖母口中说出来竟那么悲凉。可她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