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一度对这种问题十分挠头,就连陈平和萧何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到这个时候扶苏好像意识到一个问题。
即便是再出名的历史名相,现在可能也赶不上自己的见识。
作为在前世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理科生。
扶苏的见识要超越这个时代所有人的总和。
韩信和萧何现在能给自己带来的只有是维持现有大秦帝国体制稳定向前运转。
但是如果解决一些封建王朝根深蒂固的问题,这两个人有些力不从心。
对于他们来讲根本就是无力考虑那么远,也根本不懂皇帝提出的一些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
就像前几个月扶苏进行的农业体制改革,以韩信萧何和陈平看来这个农业体制改革就是威胁统治根本的政策。
可是现在看来全国不仅没有发生一起动乱,反而粮食产量提升不止一个档次,达到大丰收。
所以他俩有的时候也弄不清自己的皇帝到底有多少智慧。
对于各地方统治松散地方豪强腐化官员,把持当地经济的这种情况,扶苏觉得自己暂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原因很简单,他在自己前世的那个时代,那些大人物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扶苏认为要想彻底把这个情况搞定,他一定要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改革。
包括整个全国政治体制的革新,就像他最早认为的君主立宪。
全国范围的市场经济,以及对大秦国民人身自由的全面放开。
思来想去,扶苏好像想明白一件事。
之所以还会产生那些地方,好像就是因为自己现在的生产力还不够高。
也就是说大秦帝国不够发达。
如果自己是个发达国家,所有人都过上富足的生活,那么地方豪强也没有存在的意义。
想明白这件事以后,扶苏仿佛醍醐灌顶一般。
他又把自己的关注重心放到怎样提升全国生产力。
他觉得提升全民的生活水准,就会打击那些地方豪强。
试想每一个百姓都生活在幸福当中,每一个百姓都不愁吃不愁穿,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
那么这些地方豪强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吗。
他们的存在就是垄断和霸占地方资源。
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自己的高生活水准。
其本质还是大秦帝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扶苏每日愁眉苦脸,和手下的文武百官探讨这些高深的问题。
但他不知道的是,文武百官实际上认为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他们对扶苏那种疯狂追求完美的态度感到十分不解。
因为在这些官员们看来,大秦帝国现在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而且四海生平,周围的几个国家都异常平稳,没有什么威胁。
这种情况下,皇帝却总是感觉不满意。
隔三差五的就要推出一个新的政策,让这些官员每天疲于应付。
这让这些官员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的皇帝是不是真的是真神下凡。
扶苏这一天在早朝上,突然想起和匈奴的通商口岸云中郡。
他在那里建立一个新的贸易城镇口岸。
长城也打开新的通道。
现在大秦帝国范围之内,很多商人都知道来自匈奴的马匹和牛羊质量上乘。
这都是与匈奴进行贸易后得到的。
现在的匈奴国异常平静。
他们同样享受着大秦国的兴盛与发达。
那些匈奴人甚至在长城以北距离贸易口岸最近的地方开始兴建城市。
很多匈奴人在那里定居,有些匈奴人甚至直接就在大秦国之内生活,不再返回匈奴。
只有在采购运输物资的时候才回到匈奴的帐篷当中住两天。
不过有一个问题扶苏一直没有解决。
那就是活跃于匈奴和大秦帝国之间的那些匪帮。
这些匪帮时常抢劫商人物资,因为来自匈奴的牛马十分值钱。
这些匪帮往往直接冲来杀死所有的商队人员。
然后将牛马运回,再以普通商人的面目出现,将这些牛马卖给大秦商人。
这种情况一度影响两国的商道稳定。
扶苏前一段时间曾经听到过一名官员汇报相关的情况。
但是一直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抽出手来解决这方面问题。
不过现在扶苏倒是想到。
他给这名官员喊出队列问道,现在在商道上的那些马匪情况如何?
这名官员说这些马匪现在已经查明。
他们有固定的出没时间。
而且还有固定的人员。
他们的身份是匈奴反对通商的那些部落首领。
这些人有意的阻拦大秦国和匈奴大单于之间的友好通商。
至于这方面这名官员接着说,他曾经与匈奴的大单于进行沟通。
但是大单于说,那些部落首领现在由于和自己的政治理念不合。
已经叛变出去成立一个北匈奴。
他们搬到更北的地方,在那里盘聚一块地方。
就是他们这些北匈奴人经常派一些骑兵假扮成马匪,偷偷进入南匈奴的境内去打击那些商队。
打劫那些商队所抢到的牛羊、马匹,通通运回到北匈奴。
然后再假扮商人出售。
南匈奴大单于曾经出兵剿灭,但是北匈奴人没有一个固定的藏身之地。
他们往往在一个地方生存一段时间以后,便搬离到另一个地方继续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