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的离开也是很正常但是他哪能够想得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的掌握之中,毕竟耶律隆续心机深沉,不过他寇准也不差,当官能力还是很优秀的。在历史上寇准的本事还是很大的。拒史书记载寇准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
寇准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凖即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980年)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九月,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寇准去世后,经他夫人宋氏请求,将灵柩运到洛阳安葬,途径衡州(今衡阳市)、公安(今湖北公安)等地时,当地父老插竹路祭,据说后来竹都成活为林,后人称为“相公竹”。人们又在竹林旁建了“寇公祠”。明代大文人戴嘉猷路过公安时,曾题写“万古忠魂依海角,当年枯竹到雷阳”的不朽诗句。
雷州西湖宋园内有寇公祠,寇准一生的最后18个月在雷州度过。遗体运回西京安葬,雷州人为了缅怀他,在他寓所“西馆”立祠奉祀。1135年(宋绍兴五年)宋高宗又赐“族忠祠”匾额。
今天的人们,却都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其矗立在祠前的塑像,详阅展厅陈列事迹,凝眸当年其寓所仿制的他生前用的家具;噙泪低吟其感人肺腑的遗篇,依恋的徘徊在“莱泉井”边。这口寇公饮用过的古井,千年不枯,泉水清冽,人称“莱泉”。
元仁宗延佑四年(1317年),海北南道廉访使余琏修井,由名宦进士王佐题“莱泉井”石匾。寇公祠两侧廊厢布满歌颂寇准的诗文。明进士金都御使魏瀚诗云:“廊庙安危力万钧,泰山乔岳等嶙峋。
寇公祠内还有几幅图画记载着他在雷州的业绩:修建真武堂,教书传艺,使乡民的子孙也能读书;讲授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说;传授先进生产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传播中原文化,向当地人传授中州音,促进了当地人与中原的交流。
寇准还有一个贡献也是因为澶渊之盟,北宋时期,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同宋朝并立的还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北宋前期,辽的力量逐渐强大。辽军常到黄河流域扰乱或掳掠。公元1004年一月,辽军大举南下。萧太后率全国20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达澶州北城(今河南濮阳),矛头直指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
当时东京与澶州仅一河之隔,形势对北宋十分不利,朝廷上下手足无措。为解燃眉之急,皇帝宋真宗向大臣们询问解决的方法。大臣们有的主张迁都金陵,有的主张去成都避难,只有宰相寇准等少数大臣主战。
寇准说:“主张迁都的人,应当斩首。”要求真宗御驾亲征。在兵临城下,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宋真宗只好渡河亲征。途中,又有大臣劝阻,宋真宗有点动摇了。寇准说:“只可前进,不能后退,否则就会军心涣散。
”这样,宋真宗不得不继续前进。前线的宋军将士看到皇帝亲征,非常感动,斗志十分旺盛,把几千个前来攻城的辽兵杀得落花流水。初战告捷,大大鼓舞了宋军战士。后来,他们射死了辽军先锋萧抵览,狠狠打击了辽军嚣张的气焰。
辽军士气低落。寇准力主乘势进军,收复失地。但宋真宗无心恋战,于是宋辽进行议和。宋真宗派曹利用赴辽营谈判,条件是不准割地,岁币(北宋政府每年给辽、西夏的钱财等物)“百万之下皆可许”。
寇准觉得岁币数太多,就对曹利用说:“不得过30万,过30万,我斩了你。”结果谈判成功,达成协议。规定:辽国皇帝称宋朝皇帝为兄,但“哥哥”每年必须给“弟弟”20万匹绸缎和10万两银子;辽军撤走。宋真宗为了一时的苟安:不顾爱国将领的反对,屈服投降,签订了协议。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澶州附近有古湖曰澶渊,因此历史上把这次宋辽和议称为“澶渊之盟”)
而这次的事情也是与辽国息息相关才是,也是有所不同,那就是辽国耶律隆续依靠声东击西,打了宋朝个措手不及,这也难怪耶律隆续也是因为从后世而来很多东西也比他们看得远看得清楚多。这次寇准和他的夫人或许还不知道这个时候自己的义弟竟然是大辽国皇帝耶律隆续。
耶律隆续这个人也是不简单,也是很难对付。大宋有这样的一个强敌这也恰恰说明,他们也是倒了大霉,非但是大宋倒霉,连夏国也是如此。高丽同样害怕耶律隆续大军驻扎在鸭绿江边,能好对付才怪,耶律隆续早就知道周边各国不会看着自己灭亡大宋,不然哪有那些事情。
这个时候的寇准也是来到了澶州,之前一直没有去过,但是如今自己再到澶州,看到了澶州已经是变成别样意境,这个时候耶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