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扬祖毫不犹豫地说:“发行交子。”
群臣暗中讥笑,这也算是黔驴技穷,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交子上;宋徽宗晓得康王一方现在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办法,为了和谈继续下去,点点头说:“准了,此事就由梁扬祖负责,梁扬祖以京畿路转运使的身份前往汴梁主持此事,只限于京畿路各地,与巴蜀地区、荆湖两路的交子不许流通。另外曹州升为兴仁府,以汪伯彦为开封府尹,张澄知开德府,谢克家知兴仁府,吕好问为开封府通判。”
御书房里的人都是见识过卢益和梁扬祖辩论的,晓得宋徽宗的意思就是肉烂在锅里,你们要是折腾就在京畿路尽情折腾吧,于是将赵构手下的几个关键人物一起送到京畿路,给你们权力,正好也把户部收回去。康王赵构问道:“父皇,颖昌府和淮宁府呢?”
宋徽宗淡淡地说:“若是赵鼎、权邦彦不走,还是他们两人吧,如果他们随定北军而去,张悫、钱盖、胡寅、许景衡,就是两府和拱州、滑州的人选。朕没有其他指望,只希望你们把杨志赶走以后,能够保持京畿路现在的安宁,对得起大宋和京畿路的几百万百姓。只是谢克家,你打算从关中调多少军队,二十万军队怎么组成?”
谢克家晓得自己再也没有退路,再次重回汴梁,哪怕杨志走了,也不是像以前在汴梁、楚州可以按照康王的那个架势行事;好在京畿路现在的发展不错,财政上应该没有问题。谢克家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恭敬地答道:“回圣上,臣以为,可以从陕西五路调军十万,骑兵一万五千人;从荆湖两路调集五万大军,另外在京畿募军五万。”
谢克家背后传来一个声音:“那么关中怎么办?”
问话的还是李邴,李邴几步上前,走到前面说:“陕西五路现在总管不过二十万军队,大半是没怎么打过仗的军队,骑兵不过两万两千骑,如果抽调十万精锐,那么西边各地几乎就是一个空架子。谢大人,我明白你的想法,定北军不是有几十万大军回答河东吗?可是杨志要是学蒙恬驻军河套怎么办?”
所有人都是一愣,杨志真的率领十万大军驻军河套,金国恐怕只有认输,不再管河套那块田地,而这样一来,陕西五路根本就不会有什么支援的力量;汪伯彦笑道:“李大人,你不懂,杨志的那些手下就愿意去河套吃苦?”
李邴不为所动说:“汪大人,是你想得简单了,不是杨志想驻军河套,而是定北军必须和金军决战,杜大人和金国和谈,不外乎就是可以让金国集中兵力攻打河东,因为河东是绝不会和谈的。郓王和杨志恐怕都看到了这一点,才主动放弃汴梁,如果金军攻打河东失败,必定不会管什么协议不协议,再次南下;同样的道理,金军南下之时,就是西夏出兵关中之日。那时候太原打得兵力疲惫,哪来的精力增援你们,和谈可能给金人各个击破的机会,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很显然,李邴对和谈还是抱有戒心的,不过李邴的话通俗易懂,一下子震住了所有人,连谢克家、汪伯彦都找不到反驳的机会,范致虚摇头说:“如果这样,除非朝廷明确表示不会和谈,否则定北军不会留在京畿路。杜大人,这件事因你而起,你可要想清楚再说。”
杜时亮晓得自己没有退路,只能咬着牙说:“完颜挞懒没有问题。”
宋徽宗问了赵构一句:“康王,你说呢?”
赵构当场跪下说:“儿臣是为了大宋百姓能安居乐业,若是真出现李大人所言,儿臣愿意领罪。”
景王赵杞在心里惋惜,老九啊,你应该像三哥赵楷那样有雄心,直接说脱离宗室多好;景王赵杞和李邴一样,对谢克家的答对是一头恼火荆湖两路有大把他安排的官员,尤其是荆湖南路,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军官是依附赵杞的,要是调集五万大军去汴梁,一个个被张浚他们铲除了,岂不是白白损失。
赵杞甚至怀疑是赵构的一箭双雕,面色十分阴沉;宋徽宗对赵构点点头说:“你总算有点担当,那么就维持原议,让巴蜀补充两万老兵到关中,另外京畿路的定北军是杨志到汴梁扩充的,其中不乏原来禁军和勤王军的人,要在他们身上多下功夫,尽可能让他们留在京畿路。”
宋徽宗还是决定给赵构等人开一个方便之门,有了今天的口谕,想必张浚等人游说那些将领会增加一些底气,毕竟现在张浚名义上代表的是宋徽宗,是大宋的正统;赵构等人大喜,立即谢恩。宋徽宗示意今天就谈到这里,等人全部走了以后,宋徽宗问一直没说话的杜万彻:“老杜,你是不是觉得我不应该这样做?”
杜万彻摇了摇头说:“你是在让郓王、景王、康王三人互为磨刀石,对错谈不上,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郓王和杨志都是聪明绝顶的人,这次放弃京畿路,他们必定会决心走另外一条路。”
宋徽宗笑了起来:“不外乎以实力说话,凭借武力压制宋金两国?别这样看着我,我知道,金人的协议是不靠谱的,但是我对定北军始终有些担心,杨志在定北军的威望恐怕不亚于老三;我们不妨试上一试,看这两个小子后面会怎么做,顺便也看看老九到底是什么想法。”
赵家靠兵变得到天下,最关心的就是军队,最担心的就是有人照葫芦画瓢;哪怕现在正在用人之际,宋徽宗的猜疑一定也没有放下。杜万彻面色严肃地说:“圣上,定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