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赞歌颂扬“八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
“八阵之法,一阵之中,两阵相从,一战一守;中外轻重,刚柔之节,彼此虚实,主客先后,经纬变动,正因为基,奇因突进,多因互作,后勤保证。”
此阵已经是萧江最后的希望了,他做好了万全之策,等过了这一关,他便会将这一阵法交与襄阳城,让大宋有自保之力,至于之后会如何,萧江也不得而知,他对于大宋的未来已经变成了未知,因为他已经在无意间改变了历史,虽是一颗小小的石子,但在历史长河下也会不小的波浪。
此刻,在萧江的手中生命流逝有如流水一般。虽然如此崩溃也是迟早的事。五百人毕竟不是五万人,如果有五万人,这十万骑兵萧江敢放话让他有来无回。
蒙古人逐渐发现眼前的这个阵不简单,开始集中精力来对付我们。不过好在那些宋人已经进了城。就是那些有意磨蹭的也被旁边的武林人士给请了进去。
萧江知道第一任务已经完成了,现在就是我们撤退的时候了。而此时也是最为凶险的时候。一个不好,不仅让我们全军覆灭,还有可能让蒙古人冲进城来。
萧江挥了挥手,大喝一声:“弟兄们,撤退!”
话音刚落,还在做战的士兵们,立刻拉马转身而逃,这一瞬间,被蒙古军队看在眼里,军中长官看着萧江等人如此匆慌而逃,心中底气顿生,立刻指挥军队追击。萧江见鱼儿已经上钩了,笑了笑,没有管后面的追兵,依然向前跑着。
十万人的追兵浩浩汤汤的追击着萧江,主军的成吉思汗也是将此战看在眼里,他似乎是看出了端疑,立刻指挥剩下的所有兵力分为两股,一股十五万人的军队随后追击,另一股五万人的军队绕后攻击襄阳城后方,这招确实阴险,而萧江也不知这些变化,毕竟战场是变化多端的。
萧江看着后方又多了一股军队,嘴角又泛起了微笑,就怕他们不来,萧江来到三十里开外的森林,停了下来,等待蒙古军队的到来。
八阵图上,诸葛亮根据前人的军事思想,结合道家精义,创造了八阵图,即在正八角形里,平均分成八个三角形,在每个三角形里布置了八个阵式: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每个阵法都有其进攻和防守的战术安排,灵活转变,进退有章。
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这一种阵法,相传是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
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
布阵是左为青龙(阵),右为白虎(阵),前为朱雀鸟(阵),后为玄武蛇(阵),虚其中大将居之,青龙交给了郭靖,来做最后的收割,白虎交与襄阳城城主,玄武与朱雀则是交与了城内大将,萧江还是信得过他们的。
八阵又布于总阵中,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加上游兵24阵组成。总阵阴阳之各32阵,阳有24阵,阴有24阵。游兵24阵,在60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
萧江方才的正面迎敌只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而后的目的便是引敌,显然达到了。
第一路蒙古军队刚入阵中,突然,阵内烟雾四起,狂风大作,四面响起宏大的士兵叫声,震耳欲聋,蒙军中的战马受到惊吓,四处乱窜,军队顿时乱作一团。
此时,萧江这方的第一路护卫队出击,突然从四面冲杀出来,把蒙古军队分割包抄,杀得人仰马翻。
乌云在天际嘶鸣着划破雷电,血红色的腥味弥散在死寂片刻又喧闹的废墟之上。
刚刚消散的哀鸣和剑影又在风中绽开,堆积的残体狰狞而可怖,浓重的气息让人几乎窒息。此刻,双方的余兵都已陨半,两边阵前对峙着的头领疲惫而决绝,郭靖和敌方的终极决战,已是血流成河的惨烈和劫难。
当年诸葛亮用此阵时,是用几万或几十万人组成的大阵,相当于一个大军营,四面八方等待敌人来攻击,一旦敌人进入阵内,就暴露在诸葛亮的眼皮底下,敌在明,我在暗,诸葛亮就可用各种方法来分散敌军的注意力,如射箭、火攻、烟雾等,消耗他们的体力,引起他们的恐慌,让他们缺乏集中攻击的能力。
一旦敌军四处攻击突围时,敌军必被包抄消灭。分散敌军的注意力,瓦解其战斗力,这就是八阵图的致胜的秘诀所在,萧江正是利用了八阵图这一特点,虽然人数上没有达到完美,但是威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八阵图其实就是军阵的一种,这种阵法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团结协作的优势,也就意味着,军人们不需要再单独对敌,一个军阵可以被看作一个整体,这样的话,即便你真的有十万大军,也无法在一次攻击中投入太多的兵力。
在战场上,总体的数量优势实际上是比不上局部的数量优势的,即便你总体尚的人要多很多,但是你局部一打五甚至一打十的话,再怎么样你也扛不住啊,况且,萧江也是挑了一个好地方,地形优势下,再怎么难,也是让对手困难。
也是如此,很快,第一路蒙军从十万被杀戮的只剩不到三万,他们意识到了不对
想要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