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此策一出再无退路,乾隆不是傻子,他的满朝文武也不是个个都是傻子,懂得分田给老百姓的土匪那就不是土匪了。
就像家里来了几只老鼠偷了你一点东西,你也顶多养只猫,或者放个老鼠夹子了事,但是你家里要是来了一个小偷强盗不仅偷你的东西,还想把你家据为己有,那么你还会无动于衷么?
所以李清远准备搞分田分地就要做好全面对抗的准备,不做不行么?还真的不行,因为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李清远觉得又遇到了新的瓶颈,想要继续发展壮大,必须要做出变革。
就像这次攻打介休,说是为了惩治汉奸商人,实际上也不过是为了筹集资金,筹集布料。
但是现在李清远的队伍加上山东吕梁山还有其他一些也有四五万了,这么些人,吃穿用度,训练军饷,还有武器装备这些都是用钱用物资堆积起来的。
可以说李清远进入太行以来没有一天不是在抢劫各地商人富户,没有一天不是在为队伍的各种物资的凑集操心。
但是现在队伍扩大了,人多了,仅仅依靠抢就有点不够用了,所以要么扩大抢劫的规模和范围,要么就是不要再发展了。
李清远现在做的时期就是一边扩大抢劫范围,一边想办法获得新的物资凑集渠道。
没有工业,没有贸易,能想的办法也就是控制区域里那点土地里,而只有分了田地,李清远才能光明正大的收税。
并不是说现在就不能收,而是收不到多少东西,大清正賦并不多,李清远总不能跟清廷一样收大把的苛捐杂税吧?
所以想要多收税,就要先给百姓减少负担,百姓才会支持,否则跟着你跟跟着清廷一样,甚至收的税更多,那还谈个屁的民心?
既然想要让百得到实惠,那么肯定要动一部分人的奶酪,田地产出是有数的,官府拿一部分,地主一部分,最后佃户留一部分。
官府正賦加上苛捐杂税拿走的有两成左右,地主收走五成到六成不等,所以百姓真正拿到手里的只有两成到三成的粮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农民一家种上十亩地依旧是靠野菜度日的原因。
所以李清远把田地分到户,即使把产出跟百姓五五分也是相当于给百姓增加了收入。
但是要是不动地主那一部分,你就是只收两成也是跟清廷没啥区别,打到了地主百姓得实惠,李清远得实惠,只有地主吃了亏,损失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让大部分人得利,这总事情就是好事!
唯一的心里负担也就是对于那一部分确实靠自己辛苦积攒家业的平时乡里名声好的不公平,但是那又怎样?大势面前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看不懂这个道理,你活该被镇压!
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宗族势力,并不是所有地主打倒之后田地分给佃户,大家都会感恩戴德的,现在皇权不下县,大部分的乡村还是由那些宗族把持,在乡村,族规甚至大过国法。
这些宗族会稍微注意点同族之情骨肉血亲,盘剥起来没有那么过分,李清远打破这总分配制度,对于脑子死板愚夫愚妇来说,很容易被宗族煽动引起对抗。
所以这个事情李清远不能上来就搞,即使现在,李清远也不敢盲目的让各部队立刻执行分田政策。
而是要等稳定的根据地建立,新的次序确立,队伍的实力进一步加强之后再干这个事情。
之后的几天,各都派出部队对自己县下的乡村进行梳理,而李清远则投入到新的武器作坊的建设中来。
六子这边是现在唯一的已经知道的煤铁产地,尽管这边的铁矿规模不大,但是也足够短时间使用了。
这边依旧是生产外销行火铳,随着各个根据地火器生产的展开,李清远逐渐发现,当初自己盲目的追求射程和精度非要上膛线枪的举动好想有点好高骛远了。
现在看来,这种滑膛火铳已经足够使用,搞膛线枪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取得的优势并没有那么直观。
现在不仅各个分基地以生产滑膛枪为主,李清远得太行新基地也打算以滑膛枪生产为主。
真的有一天清军也生产这种枪了,那在上膛线枪也不晚,这几个月领导起义军,李清远渐渐懂得了平常心的重要性,以前李清远心里还抱着玩即时战略游戏的心理,憋大招,攀科技树,等科技到达最高,生产最好的武器在一波平推敌人。
玩红警必出天启,玩帝国必须升级到火器时代,这总思路拿到现在是不实用的,敌人就在眼前,没有时间等你在那慢慢的发展,你不需要比敌人强一个时代,你只需要比他强一点点,那么一个胜利一个胜利的积累,最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一点点的差距就决定了结果。
李清远现在当然不用一个工匠一个工匠的去教,只要给一个大概方向,下边的人自然会按照他的意思去办好,遇到需要拿主意的地方在来问他就好。
正当李清远埋头梳理作坊的时候,侯正传来消息,西安将军已经带领两万清军从西安渡河打算围剿吕梁的土匪。
现在已经到了延安府,正在组织船只过河,这次来的敌人不仅有绿营兵,还有正经的八旗兵两千。
李清远这才想起来,这西可是有满城的,而且也驻扎着满洲八旗兵。
就像这次领军的西安将军顾顺就是满洲八旗的军职,一般都是管理满城的职位。
侯正的情报很有限,只知道这个顾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