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沈苏也即将结束在医院的日子。
这天一大早,阳光正好,沈爱华特意请了假,来接俩孩子出院。
推着花了五块钱向病友买来的旧轮椅,坐在轮椅上的沈苏抱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旁边走着吊着胳膊的苏琪,喜气洋洋的出院了。
医院离他们住的军区大院并不算远,步行也就四十多分钟,平日里沈爱华上班都是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车。现下沈苏坐着轮椅上公交车不方便,反正距离也不远,索性步行回去。
好在九月份的天气不冷不热,四十分钟的路程也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低矮的平房,宽阔的街道,几栋四五层高的楼房显得格外显眼。
路旁的街道有些老旧,拉满了红色的横幅,工人领导一切之类的。
这会街上行人算不上多,上班的都已经开始了,上学的也在课堂了。街道上行驶着几辆老式的公交车,站牌旁边有人扎堆在等车。三三两两的行人匆匆路过,偶尔有自行车经过,大部分人都是步行。
年纪大些的大多穿着素色的列宁装、齐耳的短发,这类应该都是比较讲究的,很少见衣服上会有补丁;未婚的大多绑两个大辫子,一身干净整洁的粗布单衣裤,些许带着杂色的补丁;或者头上带着发卡披散着长发,长长的老式连衣裙;偶尔几个烫着卷发的女人走过,穿着小洋装小皮鞋,格外的亮眼。
毕竟是省城,日子过的都还过得去。
男的大多穿中山装、也有穿衬衣西裤的,但穿粗布衣服的也不在少数。大都行色匆匆的走过,停下来交谈的很少。
这年代很少见到前世街上最常见的脑满肠肥的胖子,其中大部分都有些面黄肌瘦,看着有些营养不良,其中又以穿粗布单衣的人为主流。
沈苏和苏琪目不转睛的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突听见沈爱华说道,“看什么呢你俩,往日里天天往外跑也不见对大街上风景这么热衷。”
两人同时回以干巴巴的笑,又不由自主的互相看了对方一眼。
家属楼是分区域的,最外围几栋小户型的单元房,副连级以上,一居室。
往里走是几栋中型的单元房,副营级以上,二居室。
再往里走就是副团级以上的住处,大三居单元房,原主的家以前就在这片。
继续往里,中间隔了一片小花园,是单元房和独栋楼房的交界处,沈爱华家就住在前面不远,副师级以上的住处。
门口是一片用篱笆围起的一个小院子,然后是一栋二层的小洋楼。
推开门,房间很开阔,采光很好,左侧大大的客厅,右侧是餐厅。
一楼除了厨房卫生间外左右两边分别还有一间卧室,外公苏老爷子和沈爱华夫妻就住在一楼。二楼有四间卧室和一个卫生间,卫生间在中间,左边两间苏朝苏晖两兄弟住,右边两间则是苏琪沈苏姐们俩住。
推开自己的房门,打量着的卧室环境,洁白的墙壁下半人高的巧克力色护壁墙裙,同色的木质地板,米色的窗帘。
中间大大的玻璃窗子下一张巧克力色的书桌,零散的放着几本书和一盏白色的小台灯,书桌右边靠墙一件同色的立式书柜,里面放着一个小巧的收音机。
窗子左边是张黑色的铁艺花床,浅紫色的被褥格外亮眼,床对面靠墙方向一张小巧的梳妆台和同色衣柜。右边书柜旁是两张沙色单人沙发中间隔了张小茶几,白色的花瓶放置在米色碎花的茶几布上。
虽然用现在的审美来看,真的很“怀旧”,但就怕货比货,跟电视中见得这时期农村的大土炕、大黑墙,砖头地相比,或是跟医院那旧的掉漆的木窗框比,简直是洋气的不得了了。
划着轮椅来到书桌旁推开大大的窗户,外面是一簇簇郁郁葱葱的绿色,空气很好。
桌子上规规矩矩摆在一边的一年级课本和零散放着的几本小人书。
又来到床对面的梳妆台旁边,慢慢打开左边的小抽屉,掏出一个小木盒子,打开赫然是一叠叠花花绿绿的钞票,其中以五块的居多。
如果沈苏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四百三十七块两毛零五分。
原主从三岁起每个月都有五块零花钱,还有外公每个月给的五块,加一起一个月是十块。今年8岁,给了五年多,足有六百多块钱了。就剩这么些,不得不说小豆丁挺能花钱的。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沈苏。“进来。”
沈爱华端了杯冲开的奶粉走了过来,递给沈苏,“姑妈去上班了,饭菜都做好了在锅里热着呢,饿了就让琪琪给你端来。”说罢又不放心的嘱咐道,“俩人不要再打架了啊,万一碰到伤口了,再说你现在也打不过她。”
沈苏嘴角抽搐,看吧,多有爱的姑妈。
接过放在了桌上。“放心吧姑妈,我以后都不跟琪琪打架了。”点了点头,很是乖巧。
“真的?”沈爱华满脸都写着我不信。
“真的姑妈,我发誓,你要相信我。”沈苏满脸真诚。
“那好吧,你说了姑妈就信。”沈爱华其实并不相信,类似的话她都听俩人说过不下几十次了。但侄女既然说了,她总要捧捧场。
沈苏看沈爱华的神色就知道她不信,她也是无奈了,原主居然这么前科累累。
“我看着你喝了再走。”又端起奶粉递给沈苏,“不爱喝也得喝,病了那么久了,得好好补补。”
沈苏顿时脸皱成了苦瓜,不光原主不爱喝这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