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了,就去看看吧,我们也要选址,看哪个地方合适设置实验基地。”
一看这五个人的目光,张斌辉就明白了他们的想法,大家顿时兴奋了起来。
当右脚踏上月球,看着那细细的粉尘慢慢地没上自已的鞋面,何弃廖来劲了:
“这是我个人的第一步,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我们四个人在这里打场麻将吧!一定能够载入史册。”
月球上面十分安静,没有空气,自然就没有一丝丝微风,脚下稍许发力,身体就很自然地飘出了老高,然后再向着地表缓缓落下。
头顶的斜上方向,一颗硕大的蓝色星球悬挂在那里,那是人类的土地——地球,在这里看,它显得那么的纯净。
一行人都没有说话,大家静静地向前前行。张斌辉释放了一面巨大的结界包裹着他们,在里面能够保证这几名地球人的生命安全,而又不影响他们对月球的质感,所有人都感觉到相当新奇。
宁静海的面积相当之大,它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陨石坑,里面的盆地由陨石撞击而成。
因为没有大气,月亮经常遭受到陨石的撞击,日久天长,宁静海里积满了灰尘,于是在这座环型山内形成了一面巨大的平地。
.小说九个人行出了十数公里,脚下开始出现一条履带印迹,玲豆豆顿时十分意外:
“咦?这就是你们所说的美国登陆留下来的吗?”
马天元的脸上露出了古怪的笑容,他摇了摇手指:“只怕未必,这月亮现在可不是只有美国人能来了。”
再次前进了近十公里,一辆月球车出现在了众人面前,张斌辉恍然大悟:“玉兔号,哈哈,我明白了。”
如他所言,玉兔号,咱们中国在2013年发射的月球登陆车,它还在正常工作,就在九个人的前面。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轨道。
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
2013年12月15日23时45分完成玉兔号围绕嫦娥三号旋转拍照,并传回照片。
2014年1月25日凌晨,嫦娥三号月球车进入第二次月夜休眠。但在休眠前,受复杂月面环境的影响,月球车的机构控制出现异常。
2014年2月10日,第一次玉兔号唤醒失败。
2014年2月12日夜,玉兔号月球车已全面苏醒,状态趋于好转,它开始了对月球的科学探索。
2014年2月23日凌晨,嫦娥三号着陆器再次进入月夜休眠。此前,“玉兔”号月球车于2014年2月22日午后进入“梦乡”。
2014年4月,玉兔号的设计寿命已满,但它仍能在2014年7月带故障被唤醒,并在9月首次发布拍摄落月区全景图像。
2014年9月6日“玉兔号”月球车进入第十个月昼工作期,至此,它已超长服役7个月。
马天元一边熟练地打开了玉兔号的能源舱,然后从背包里掏出来了一块电池,帮玉兔号装了上去。中国人的第一辆月球车再次发出了自检的声音。
“太了不起了,玉兔号居然还能使用!”
何弃廖在边上连声赞叹,他的手抚摸着玉兔号爱惜不已。
这边,马天元调整了一下玉兔号头顶摄像机的镜头,然后把大家叫拢了过来:
“来来来,大家排排队,我们一起合个影,向地球控制室问候一声。”
地球,控制室内,原本安静的环境顿时沸腾了。沙毅强拍着桌子流着泪:
“他|妈|的人际关系害死人啊!天天说要打破人情关,最后这登月行动还不都是关系户?奶奶的,本来我也应该有份啊!”
玉兔号前,大家露完脸、合完影,马天元这才讲出玉兔号的特殊使命:
“美国人的登陆,说实话,我们还真是不信。你以为就他俄罗斯怀疑啊?咱们的科学家也不是吃素的。
玉兔号干嘛开到月影区来?咱们就是想看看静海,瞧瞧这里到底有没有美国的登陆架?
这项研究对我们的国策制订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评估美国人的科技水平。”
说到这里,马天元骄傲了:
“玉兔号绝对是我们中国的最高科技体现,玉兔号具备20度爬坡、20厘米越障能力,可耐受330摄氏度温差。
月球的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表面土壤非常松软,凹凸不平,有石块、有陨石坑,还有陡峭的高坡。
在这种环境中,月球车既不能打滑,更不能翻车。为了克服这些困难,玉兔号有专门的设计。
不仅如此,玉兔号还配备了全景相机和导航相机,总计是四台。通过相机“观察”周围环境,玉兔号能对月面障碍进行感知和识别,然后对巡视的路径进行规划。
遇到超过20度的斜坡、高于20厘米的石块或直径大于2米的撞击坑,它能够自主判断并安全避让。
月球车在月面‘行走’风险重重,月壤细粒会大量扬起,形成月尘,一旦附着很难清除。
月尘可能引起月球车很多故障,包括机械结构卡死、密封机构失效、光学系统灵敏度下降等,但我们的玉兔号完全能够克服。
由于月球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50摄氏度,黑夜时低至零下180摄氏度。
为适应这种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利用导热流体回路、隔热组件、散热面设计、电加热器